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鄂尔多斯集团持续创新拓展产业链
本报记者 陈 力
9月19日,宁夏塞外香公司员工在车间包装大米。目前,产自宁夏的有机米、蟹田米、胚芽米、富硒米等高档大米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市场,部分大米出口销往阿拉伯国家。 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摄

8月20日,鄂尔多斯集团总裁王林祥赴柬埔寨签署了一系列项目合作协议,其中一项为培育电—氧—铝循环产业链,建设柬埔寨第一个重工业项目。此举意味着鄂尔多斯集团从做世界级的产品,发展到做世界级的品牌,如今已上升为做世界级的企业。

从鄂尔多斯集团的前身——伊克昭盟羊绒衫厂1981年正式投产算起,30年里,鄂尔多斯集团切身体会到创新的力量。

鄂尔多斯集团成立前夕,羊绒产业正处在“第三世界养(养殖山羊)、第二世界纺(羊绒纺织)、第一世界享(产品消费)”阶段,虽然世界上约70%的山羊绒产自中国、中国最好的羊绒有一半出自内蒙古、内蒙古最好的羊绒有一半源自鄂尔多斯高原,却因为技术的缺乏和装备的落后,无法生产加工羊绒制品。鄂尔多斯集团创业者的第一项创新,就是结束中国只出口原绒和羊绒初加工的历史,实现羊绒的就地增值。于是,中国第一个成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大型山羊绒加工企业——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正式投产,一座年生产500吨无毛绒和30万件羊绒衫的现代化工厂呈现在人们面前。

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生活。早在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投产初期,企业就实行了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改革措施:见习工制、全浮动效益工资制以及干部竞聘制。集团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4%投入到技术创新和技改技革中,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羊绒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少数能够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业。

在做世界级品牌的道路上,鄂尔多斯一方面继续做强产品、技术、渠道等品牌硬实力,一方面提升文化、传播等品牌软实力。鄂尔多斯集团近年开发的纳米三防、数码印花等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IWTO)、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和企业标准增强了中国羊绒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当世界级产品早已实现、世界级品牌正在实现之际,鄂尔多斯集团适时地开展战略创新,提出了创办世界级企业的目标。正值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重点西移之际,集团总裁王林祥决定,继续打优势特色牌,上马硅电联产项目。经过8年建设,棋盘井工业新区今非昔比,建起了一座座高科技、现代化的厂房。在这里,集团累计投资已达到200亿元以上,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置业为主干的循环经济产业已经实现了全链条投产。园区实现原煤开采及洗选450万吨、焦化60万吨、电力装机181万千瓦、铁合金产品120万吨、电石120万吨、尿素110万吨、多晶硅3000吨。2011年,鄂尔多斯集团根据周边地区丰富的盐矿资源,决定投资200亿元打造以500万吨真空盐为基础的盐化工实业板块,建设发电、焦化、电石、PVC、氯碱下游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到“十二五”末,集团总资产达到8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800亿元以上,利润80亿元以上,职工年均收入8万元以上,并力争实现企业总资产与销售收入过千亿元。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