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广场歌舞欢
本报记者 喻 剑

9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置信丽都广场。一场特色文化宣传原创作品展演会正在广场小舞台举行。

“房子宽敞干燥又卫生,推开窗子沐春风。阳光充足心气儿高,社会和谐充满爱,改变了一代又一代……”音乐声响起,身着金黄色演出服的浆洗街道文艺队队员,打起快板、摆好架势,跳起欢快的舞蹈。

“这是我们文艺队集体创作的《科学发展铸浆洗辉煌》,还不错吧?”表演结束,浆洗街道文艺队负责人邓敏芝在掌声中走下舞台,兴奋地问记者。

“为了编好这个节目,我们请来了老师,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共同完成了这个快板节目的创作。”邓敏芝告诉记者,浆洗街道文艺队于上世纪90年代成立,现有30名队员,队员平均年龄超过55岁。“这样的活动,我们文艺队每年要参加将近50场。”她说:“在添置道具、定制演出服时,有时候需要队员自己‘掏腰包’,但大家对此都很理解,对于社区文艺活动的参与热情仍然很高!”

当日的展演以快板表演为主,武侯区共有13个街道的快板队伍参加了演出。最终选拔出的快板队伍,将代表武侯区参加成都市快板大赛。双楠街道的《颂党颂家乡》、红牌楼街道的《幸福红牌楼》、金花街道的《科普新篇》……百姓生活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被写进了快板的歌词。歌舞声声,响彻广场和社区。

今年3月以来,武侯区与辖区各街道合办“幸福成都·宜居武侯”社区广场群众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在重大节庆活动前夕,各街道、社区文艺队都会成为表演主力,推出各类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据悉,武侯区目前已形成了“周月有活动,年年有特色”的广场特色文化。“幸福成都·宜居武侯”系列活动、“和谐家园·激情武侯”社区文艺展演大赛……多彩的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在规模、档次、特色和专业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此外,“全域成都”范围内也在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经初步形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