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国际分工角色正发生变化
本报记者 李予阳

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国制造业在众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与发达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正在由传统纵向分工向纵横交错、互补与竞争并存方向发展——

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5.5%,高于整体增幅11个百分点,在整体出口中的比重为50.1%,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二次占据一半(上次为2009年1月份)。对近10年统计数据的跟踪可以发现,我国的加工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47.4%下降到了2010年的38.9%。但与此同时,其增值率从2001年的56.9%提升到了2010年的77.4%。

加工贸易占比下降、质量提升的现实是我国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国际分工地位发生深刻变化的缩影。“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传统上是一种纵向分工关系。这种纵向分工关系互补性比较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我们在制造业的众多领域,包括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竞争。因此,目前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关系有所增强,形成了一种纵横交错、互补与竞争并存的复杂关系。”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在日前举行的纪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学术会议上这样表示。

转型升级步伐加速

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首先表现为产业升级与产业链条的扩展。在新型产业不断出现,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原有的产业增值链条有所延伸,并向深加工和核心技术领域扩展。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东莞。这座因加工贸易而在全球赫赫有名的城市工厂遍地,最辉煌的时候曾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说法。然而,由于设计和市场“两头在外”,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来料加工企业仅相当于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赚取的只是全球产业链低端微薄的加工费,没有价格自主权,更缺乏议价能力,一旦低成本优势丧失,企业的生存都会面临危机。

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和土地、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凸现,当地企业开始转型升级的探索。如今,“议价权”已经成了东莞市加工贸易企业最爱提及的关键词。

“我们创科公司一年投入市场的新产品超过300款,且价格制订全部由我们主导。”创科实业有限公司总监何柏林说起这些非常自豪。1988年在东莞厚街镇设立加工贸易企业的创科公司,从2003年开始,成功收购了多个欧美市场电动工具的高端知名品牌,引进其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后开始自主研发及生产。公司由原来贴牌的设备生产商(OEM)转型为设计生产商(ODM)进而发展为品牌生产商(OBM)。过去,由于贴牌生产,每接一笔订单,价格基本都是国外买家说了算,如果碰到原材料涨价,竞争对手降价竞争,所获得的加工费就更低;如今,创科的电动工具已经在北美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且他们的电动工具单价要比国外同类的产品高出10美元至20美元。

近年来,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出口品牌,进一步提高外贸商品质量效益。企业技术水平、议价能力提升,纺织品、服装、塑料制品、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格上涨,我国外贸增长呈现价格和数量协调拉动的新变化。外贸出口开始由规模增长,转变为质量、水平和价格的提升。

今年1至8月,我国出口平均价格上涨10.3%,高于去年同期9.1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增长12.1%,低于去年同期21.8个百分点。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一特征表现更为明显。今年以来,轻纺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1至8月,纺织品、服装、塑料制品、箱包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7.2%、24.8%、23.1%和37.9%。7月,纺织服装平均价格增长24.7%,数量增长0.9%;鞋帽平均价格增长18.5%,数量增长1.3%。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固然有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国采取“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后,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提升。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外贸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成效还会更加凸显。

高端工业品异军突起

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我国在全球生产链中占有的环节不断扩展。

目前,我国生产的900多种产品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其中不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出口优势的同时,我们在部分技术含量较高、增值率较高的产品上正在逐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开始出现了一批具有自有创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化程度高的“三自三高”产品。我国不再只是玩具、鞋子等大众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制造者,在汽车、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高端工业品领域,我国正在异军突起。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增长近4.6倍,软件业收入增长17倍,电信业务总量增长近7.6倍。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1827万辆,跃居世界第一。在光纤接入互联网设备市场上,我国企业占有世界前五大生产商中的三席,分居第一、第二和第四位。

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拉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飞机首次批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液晶电视出口几近完全取代传统CRT电视,出口额占比达九成;太阳能电池出口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抢占了绿色能源发展的国际制高点。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以1.59万亿美元的进出口和9334亿美元的出口双双居世界第一。机电产品出口占到了外贸出口总量的60%。汽车、船舶、飞机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主体,电力、通讯、铁路等大型成套设备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以汽车出口为例,2010年,我国汽车出口平均单价已从5年前的9623.8美元上升到1.23万美元,增长28.2%。这表明我国对摩托车、汽车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和生产企业授权经营管理取得成效,低价竞争现象明显改善。中国自主品牌的小轿车出口德国、意大利等国,更表明我国汽车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高端市场要求。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日前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出口领域未来10年发展前景的报告,也列举了目前仍是发达国家占据优势但中国企业正在奋起直追的37个领域,其中包括民用船舶制造、电气装置、农机、起重吊车等市场。并预测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重型建筑机械出口国。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步伐正在加速,高铁、大飞机、载人航天等一系列高精尖‘中国制造’令世人耳目一新,而智利矿难救援、日本核泄漏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又在客观上为三一重工等中国技术装备厂商提供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机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

打造完整的全球产业链

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深刻变化还表现在我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我国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

由于我国经济的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本身意味着内需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即使是对于出口型企业,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已成为其扩大世界市场份额的必修课。汽车产业以及光纤接入互联网设备产业,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占有最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与中国市场本身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这种效应,被经济学家称为“母国市场效应”。巨大的并且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正在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

中国市场日益庞大,并正在成为我国规模经济型产业的优势来源。我们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直接投资东道国,也正在成为世界主要的投资母国之一。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要求我们的企业学会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正如“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指出的,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国门,在全球配置生产资源。

到2010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经营管理好如此庞大的海外资产,对我国企业和政府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过,我国现有的对外投资存量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距离。我们企业的对外投资,仍然以分散的“点式”投资为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预计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会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将会逐渐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打造完整的全球产业链。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