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火车站后面,有一道新旧交织的城墙似乎在提醒人们,镌刻着一百年前那段恢弘历史的辛亥革命起义门到了。起义门是武昌古城首义文化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城中惟一保存至今的城门,也是武昌起义首枪打响之地。
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夺取了武昌。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此次革命,武昌首揭义旗,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9月6日清晨,记者在起义门的城楼下采访,遇到了提着菜篮的市民章老太太。每天早上,她都会穿过这道城门到对街的菜市场买菜。从孩提时到现在,章老太太从未离开过这里。她告诉记者,起义门周围正在改造,东侧的梅亭山旧城墙遗址已经恢复了部分城墙,形成城墙、城门的完整旧城风貌。“这两年,起义门附近的环境变绿了变美了,不远处的紫阳湖、楚望台、梅亭山都连成景啦,有山有水,闹中取静,感觉很舒适。”章老太太习惯地在城楼下歇歇脚,和记者唠起来。
杂乱无章的背街小巷变身漂亮舒适的主题文化长廊,只是武汉这座首义之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小注释。
从起义门右转不到一公里,辛亥革命博物馆正进行着最后的清理和布展工作。门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孙中山铜像。如今,这里已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馆还在修缮,游客们只能在门外拍照留念。专程从广东省中山市来武汉参观的林路一家显得略微遗憾。“不过,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图片展弥补了我们的这种遗憾。”林路说,从一幅幅图画里,他看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起义军的枪声与呐喊声似乎就在耳边回响。
从武昌首义启程,武昌城以及身后的“大武汉”迈向了新的征程。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惟一的特大城市,武汉一直不甘人后。这座城市既有武钢、东风等,更有崛起的新星“中国·光谷”东湖高新区;这座城市既是中部崛起的支点,更是“两型社会”的先驱。
2008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武汉通过紧扣与广大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用两型理念不断改善民生、惠及民生。当年10月1日起,武汉市启动废旧电池的有偿回收,在全市100多家超市里,每节废旧电池可折算成一角钱,换购一些小商品。这项措施的实施形成了一个“三赢”的结果:市民受益,商家受益——格林美公司从这些废旧电池中提取有价值的物质再制造,最重要的是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此后,武汉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基本建成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截至目前共投放自行车3万余辆,设立便民服务站点814个,率先启动“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工程,新增350台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深入实施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工程,建成了汉口江滩、东湖路等绿色照明示范路,实施了节能灯推广3年计划,累计投放约400万只。
在大力推广“两型社会”生活理念的同时,武汉市还围绕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青山区、东西湖区、阳逻开发区等国家、省级示范园区为重点,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得武汉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保持下降趋势,近两年来分别下降6.15%、6.04%,经济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与此同时,武汉“智造”也正在改变着生活。东湖周边珞喻路一线,是国内罕有的高校密集地区。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一方智力富矿,东湖高新区开发了这座富矿,让科研转为生产力走出大院高墙走向了市场。
2010年,东湖高新区引进外资项目63个,协议总投资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15个,总投资256.23亿人民币,增长35.2%,出口创汇22亿美元,增长193.33%。全年开工投产项目99个。
据悉,2010年富士康、天马、中芯国际、美国常绿太阳能四大项目的投资者都在东湖高新区增加项目、增加投资、提升技术、扩大产能,光谷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模组生产基地、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随着东湖高新区产业生态环境日趋完善,华为武汉研发中心、联发科芯片设计研发基地、地中海航运中心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到光谷落户。未来科技城项目的推进,吸引了中国电子、航天科工、中国电信、美国新思科技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前来合作。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已成为武汉的城市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