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超市行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期食品专区”
让消费者买得明明白白
本报记者 郎 冰
顾客在美廉美超市学清路店的临期食品销售专区选购商品。 本报记者 郎 冰摄

保质期造假要不得

进超市购买食品,人们最在乎包装袋上的保质期。但鲜为人知的是,包括许多名牌食品在内,保质期等信息都能用简单手段涂改。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北京、湖南追踪发现,一些商家借用印刷机械、有毒化学药剂等“道具”,涂改食品保质期如同“变戏法”,真假难辨。有关专家呼吁专项整治这一食品行业“潜规则”,“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还消费者一个明白。 新华社记者 冯印澄作

编者按

您是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到了快过期的食品?您是否会担心快过期的食品会被厂家、商家重新贴上新标签出售?

截至9月,北京已有130家超市设立临期食品销售专区,上海、武汉、合肥、沈阳、济南等城市也陆续推行。超市设立“临近过期食品销售专区”的做法,对快过期的食品进行打折、绑赠促销,有效地促进了临近过期食品的销售,同时避免了买卖纠纷,成为厂家、商家、消费者多方共赢的有效举措。

食品保质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8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流通环节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食品退市和销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办法》,超过保质期等5类问题食品须退市,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工商部门通知退市后仍继续销售的,将从重处罚。

截至9月,北京市已有130家超市设立了“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把快到保质期的食品归置到一起统一标示、统一销售。此外,武汉、上海、合肥、沈阳、哈尔滨、济南等多个大中城市也陆续开始在大型超市中设立临期食品销售专区。

此前,超市为保证不销售过期食品,通常会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提前退回给厂家,但退市后厂家的行为往往处于监管盲区;而消费者也可能因为销售中缺少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醒示,而遇到买回家的食物还没来得及吃就已过期的尴尬。如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终于明明白白地集中“见光”了,让消费者买得明白,也吃得更放心。

商家—— 明示临期食品, 纠纷变少了

9月9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美廉美超市学清路店,这里是北京市第一家临期食品销售专区试点单位,从去年10月份起已经试行了将近一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店长贺亚娇介绍,由于是第一家试点,刚开始大家对临期食品专柜的经营状况也心里没底,只是在超市的一个“死角”区划定了占地十几平方米的临期食品销售区。没想到几个月试行下来,不但聚集了人气,盘活了“死角”,还明显减轻了产销双方的流通和食品退回、销毁的压力,既节能环保,又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产、销、买三方的最大利益。

“对超市来说,设立临期食品专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问题,贺亚娇表示,把临到期的食品明着拿出来卖,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各方的压力都减轻了。从前,店里也有强制下架等确保食品安全的相关内部销售制度,但没有生产厂商的积极配合,不但会造成超市自己的损失,还会造成超市单方面退给厂商后,厂商可能二次加工重新上市的监管盲点。而且,超市做临期食品的促销,由于过去没有明确规定要告知消费者保质期的具体时限,就可能因此产生买卖双方的纠纷。现在,超市会定时检查食品保质期,一旦发现临期食品就放入专区销售,同时积极联系厂商要求降价、绑赠等促销手段。如此一来,消费者不但觉得实惠,买时心里也有了底;而厂家也减轻了需要取回、销毁等环节所产生的损失。现在,根据促销力度的不同,临期专柜的销售量不但比普通柜台高出1至2倍,而且几乎没有发生过顾客投诉事件。超市更是形成了除日配食品(馒头、点心等)需自行销毁外,其他临期食品都能自行消化的良好局面。

贺亚娇认真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工商局的明确制度来执行临期食品销售的,而且为了确保消费者健康,我们会把临期时间规定得更为严格,最早的提前半年就进入专柜销售了。并且,我们对日配食品中过期食品的销毁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在充分考虑环保的前提下,我们只采用低碳的粉碎性销毁办法,把过期食品充分粉碎后备案销毁。”记者看到,《六项管理规范》上明确划定了允收期、临期食品销售专区、食品退市合同、食品销毁、食品质量监督员、销售台账等制度,并对食品保质期时间做了明确要求,对整条食品销售链产生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消费者——

价钱实惠,购买也安心了

“买临期食品既实惠,又有质量保障,性价比很高,真的很划算。”贺亚娇说,“来我们店里的顾客对临期食品还是非常认可的,尤其是进口食品的促销打折力度很大,大家不但自己买回家,还会赠送给亲友。”

记者在临期食品销售专区随机采访了几名消费者,发现他们从价格、环保、安全等不同的视角都对超市设立临期食品专柜的做法表示了认同。“一样的东西,就是离保质期近了点儿,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家住超市附近的李大妈一边拿着一小箱绑赠的临期饼干一边告诉记者,“我们家对饼干的需求量挺大,很快就能吃完一箱,买促销的很划算。”不过,经验丰富的李大妈也说,对于熟食这样易变质的日配食品,即使遇到临期促销也只会买一餐的量尽快吃完,临期食品再怎么优惠也是要考虑自身的消费实际和身体健康因素。

研究生毕业的张先生则表示,有意识地购买临期食品不但性价比更高,而且会大量减少因食品过期而造成的浪费。“在国外,经常会有消费者在超市关门前有意挑选临期食品。食物还可以安全食用,为什么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耗掉一些,减少资源的浪费呢?”张先生告诉记者。

大学生小雪则快言快语地说:“我经常因为不留意而买到了即将过期的食品,后悔不已。现在不但可以安心在超市采购,而且临期专柜的设立也潜移默化地加强了我对食品保质期的安全意识。”

看来,普通消费者对保质期的看法越来越成熟了。

监管部门——

规避盲区,监管更有效了

为了保证大家能够安心买到合格的食品,同时降低销售者的经营风险,有效防止买卖双方因食品保质期而产生的纠纷,北京市工商部门明确要求,从今年起将在全市的大商场、大超市中逐步推行临过期食品销售专区,各分局将陆续出台相关规范细则。

作为全市试点的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已经推出《商场超市食品经营六项管理规范》,对销售方的临期食品处置方法和流程做出详细的规范。《规范》明确要求,如果是退回供货商的临近保质期食品要予以备案,必须有退货记录或保存退货票据;过期变质食品为规避退回厂商后的监管盲区,不允许退回供货商,必须下架自行销毁,必须在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存有销毁记录。

在美廉美这样提前试点设立临期食品销售专区的大型超市中,已经安装了过期食品销毁现场视频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记录和详细的文字记录将进行长期备案。这样的监控和备案措施今后还要在全市大范围推广。

工商部门还特别提醒消费者,虽然临近保质期的食品理论上可以放心食用,但在食品的流通、储存环节中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产生食物品质的改变,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食用前还是要仔细观察其保鲜状态,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