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金珠玛米一起念“科技经”
本报记者 姜天骄

初秋的拉萨,已经泛起寒意。中秋节前一天,记者来到达孜县的达孜农场。看着郁郁葱葱、茁壮挺拔的榆树、龙柳等经济苗木,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乱石遍布的荒芜之地。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西藏军区某汽车团官兵就发扬“老西藏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开垦出“高原小江南”达孜农场,保障西藏军区官兵副食供给。几十年来,这里逐渐形成了“种、养、加工”体系完备的现代化农场。

在达孜农场工作的德庆村双拥联络员洛桑多吉告诉记者,农场常年邀请贫困村村民到农场来学习现代农业,农场官兵手把手教会了村民“无土栽培”、“地膜覆盖”等专业种植技术,同时还每月发给他们450元到600元不等的工资。“过去我们少吃蔬菜和水果,战士们就种好了西红柿、西瓜等分给我们吃。等我们尝到了甜头,又教我们种植养殖技术。过去我们的藏猪两年只长七八十斤,出栏率很低。战士们培育出的高原2号猪种,一年能长到200斤。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几乎都养上了这种猪,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洛桑多吉高兴地说。

在达孜县,尝到科技致富甜头的村民不止洛桑多吉一家。几十年来,来自祖国各地的汽车团官兵,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近百种优质蔬菜、果木、水产品在高原进行种养实验,其中已有数十种农产品在官兵的努力下落户雪域农家。1991年,高原玉米的培育成功和无偿推广,改变了西藏的农业结构和群众的饮食习惯。如今,以色列丝瓜、日本樱桃西红柿、韩国水萝卜等30多种国外引进的蔬菜在这里广泛种植,由汽车兵联合中科院自主研制的良种油菜、“三尺六”豇豆、“高原602”小麦等优质农作物在西藏20多个县推广,这些都促进了西藏农业发展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说起“高原602”小麦的推广,和记者一起来到农场的汽车团政委吴国华介绍说,2000年9月,汽车团官兵发现德庆乡藏族群众种的全是产量较低的青稞,于是,官兵们千方百计动员大家改种团农场研究出来的亩产高达600多公斤的“高原602”。团里租借了当地村民罗多的地,先种4亩“样板田”给群众看,当年“样板田”的亩产量就超过了传统青稞3倍,麦秸也比往年多收近一成,解决了牛羊过冬的饲料问题。德庆乡群众终于信服了。农场趁热打铁,一年后,在汽车团官兵的帮助下,德庆乡建成了“千亩优质小麦”基地。

摸着鼓起来的腰包,德庆乡的群众由衷地说,我们要致富,不能光摇经筒念佛经,还要跟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一起念“科技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