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26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一种特殊银行卡——金融IC卡受到人们的青睐。到深圳观看大运会的吴女士表示,虽然是第一次来深圳,但是并没有感到太多不便,因为无论是买门票还是坐地铁,都能够用一张“大运通”快速付款,非常便捷。
“大运通”是今年4月由中国银联和招商银行共同推出的以大运会为主题的银行卡。8月3日,中国银联又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6家发卡机构共同发行了“创意深圳 时尚之都”深圳旅游主题银行卡,这种银行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目前正在普遍使用的磁条银行卡,另一种则是人民银行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金融IC卡,也被称作芯片银行卡。
今年3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推动银行卡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IC卡相比传统的磁条银行卡,究竟有什么不同?据了解,二者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信息存储介质的不同。磁条银行卡的存储介质是磁条,只能储存少量的信息;而金融IC卡的存储介质是芯片,这种存储介质不仅容量巨大,还具有独立运算和加解密的能力。一张金融IC卡就如同一台微型计算机,因此,金融IC卡除了能做所有磁条卡支持的交易,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实现一系列拓展功能,如让持卡人在不和银行系统连接的情况下实现脱机使用,在地铁站、公交车等需要快速支付的场所进行小额快付,甚至在社保、医疗等领域实现一卡多用。
但如此一张功能强大的“银行卡”在推广中却遇到了难题。近日,记者在北京走访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就金融IC卡业务向银行客服人员以及大堂经理进行咨询,却都被告知没有听说过这项业务或不了解情况。“金融IC卡”对于普通百姓甚至银行员工而言,都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成本高昂以及受理环境不完善是金融IC卡难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一张普通的磁条卡的成本大约为2元至3元,而一张芯片卡要20元至30元,此外,银行还需要耗费巨资完善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比如对POS终端机、ATM终端机进行升级改造、对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等,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即使是在深圳这样的金融IC卡普及率已居全国前列的城市,由于受理环境不完善导致的各种使用故障仍频频发生,影响了使用效果。看来,金融IC卡要走进寻常百姓家,还需要银行更大力度的推广,也需要更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