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笑小屋”笑迎四海宾客
本报记者 陆 敏

走在贵阳市街头,不时就能看到一个个小巧的木板屋。白色的外墙,精致的格子窗,可容纳5至6人,外墙上写着“微笑小屋”四个字。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路上的一个“微笑小屋”前。“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3名来自贵阳医学院的“90后”大学生志愿者立刻起身笑迎。

“火车站怎么走?”“主媒体中心在哪儿?”“附近有几家医院?”记者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志愿者们都一一作答。“微笑小屋”的墙上张贴着详细的服务内容,一次性雨衣、地图、应急药箱、饮用水等一应俱全。不到5分钟,就来了多名问路者。

“我们9月5日就在‘微笑小屋’正式上岗了,主要负责导游导购、信息咨询和交通引导等志愿服务,而最频繁的一项服务内容还是交通引导。”志愿者告诉记者,“虽然这个工作看着挺简单,但亲身体验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容易,半天下来,每个人都口干舌燥。”

据了解,早在2008年贵州省就设立了第一个“微笑小屋”,将其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基地和展现多彩贵州的窗口。为迎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召开,贵阳市在各个运动场馆的周边开设了168个“微笑小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