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生活广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品质和豆腐味儿
乔申颖

从小就爱吃豆腐。软滑的嫩豆腐、适口的老豆腐,在母亲做菜时总想在旁边偷一口生吃,满口余香的感觉至今还深刻在记忆里。求学几年忙忙碌碌,顾不得吃好吃歹。等到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家庭生活时,忽然发现找不到了儿时的豆腐味儿。小区里卖的豆腐透着一股甜味儿,怎么吃也吃不出豆子该有的清香。加上油盐酱醋炒一炒还可以,生吃实在不是享受而是折磨了。

朋友从家乡来,又说起老家的豆腐。她说如今整个城区里只有一家的豆腐还是老味道,大家都争着去那家买,其他地方的豆腐也像北京一样有股甜甜的味道。既然有市场,怎么会没人跟着做好吃的豆腐呢?

以前常听人说磨豆子是很辛苦的事,难道是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咨询了专业人士才知道,如今磨豆子早就没那么麻烦了。做豆腐的原理就是先把黄豆打成热豆浆,再加入卤水等介质就凝成了豆腐块。以前难就难在磨豆子和加热豆浆上,现在有了各式各样的豆浆机,理论上只要找齐了材料自家就可以做豆腐。而甜豆腐之所以甜,只是因为做豆腐的时候没有滤出豆渣,一来可以省事,二来可以增产。

按道理说,不花多少力气就可以让豆腐更好吃,何乐而不为呢?但事实是,生意人的规则是无利不起早。甜豆腐大都是在超市里卖,在没时间到菜场购物对饮食又顾不得挑剔的上班族那里,还有一定的市场。再说,两种豆腐一斤只差几毛钱,算下来去不去豆渣收益差不多。既然甜豆腐还有市场,投入产出差别又不大,哪来的动力去改变现状呢?

虽说也是餐桌上常见的东西,但豆腐的名气并不大。像它这样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再加上没多少利益可图,常常就会游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品质,一个社会提供的生活品质如何,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能不能提供满足的途径。进而言之,豆腐虽然没了味,至少生产门槛低,逼急了就自己在家做。那些别的东西,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