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融合 科学发展
———山东省莱芜市走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目前,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务院制定出一系列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市、区)积极探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路径,莱芜市作为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以“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两股两建和四个体系”为支撑的“共享型融合发展模式”值得研究。总结莱芜经验,不仅对今后莱芜实现加速转型、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加快构建 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莱芜市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深化改革创新,探索构建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以“镇村自主创业”和“农业产业化”为标志的初步探索阶段(2003年至2006年)。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以来,莱芜市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大力提高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水平,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继续落实“大户承包”、“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加快荒山绿化,大力发展林果生产;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村村通客车、通广播电视和通自来水工程;加强农村公共事业、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建设,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两股两建”为标志的重点改革时期(2007年至2010年)。2007年,莱芜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2008年初,制定实施了《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把全市2246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统筹考虑,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三个集中”,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经营方式、行政管理体制“六项改革”。2008年10月,莱芜市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2009年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复了莱芜市的试点方案,将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四个一体化”调整为推进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服务“六个一体化”,并提出把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作为全市工作的主线,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理念,实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以“保障民生、融合共享”为标志的全面推进新时期。“十二五”时期,莱芜市将进入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质量、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全面转型: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的社会转型;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转型。2011年,莱芜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提出从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镇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两股两建”

破解城乡融合难题

近两年,莱芜市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两股两建”为核心,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初步构建起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两股”,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农民用股权参与合作经济组织,按股获得收益。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有5.6万亩农地完成股权化改造。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农龄等因素,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量化到人,股随人走。2010年底,56个集体资产较多的村已基本完成股份化改造。

“两建”,一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两股”改革村庄成立专业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实行股份合作经营。目前已组建各种合作组织546家,有4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组织。二是建立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把农村和城市建设用地统筹起来考虑,以市场化的手段建立起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的机制。到2010年底,已腾出建设用地8000多亩。

同时,扎实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已基本完成。建起了市区镇三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权流转、抵押贷款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3万亩,占耕地总量的27%;林权流转面积达到64.6万亩,占宜流转面积的80.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6000多亩。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莱芜市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城乡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67.7亿元,是“十一五”初的2.1倍。全市20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均超过1000万元,其中有3个超过1亿元,镇平均收入5618万元。二是城乡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新农保”市域全覆盖,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了新农合市级统筹机制,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19万人,全市保持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均达到75%以上,城乡民生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达到8311元。城乡教育、卫生、科技、文体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村社区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基本实现同质化。

上图:8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京举办城乡统筹发展暨莱芜模式高层论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