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港澳台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⑧ 妇联篇
隔不断的两岸“姐妹情”
本报记者 苏 琳
海峡妇女论坛上两岸女企业家合影。 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摄

聆听彼此的声音

交流、沟通、畅叙、分享——各具亮点的奋斗经历,使得两岸女企业家们的聚会既洋溢着亲如一家的气氛,又凝聚着合作发展的共识。根生同源的亲情、友情、姐妹情进一步加深,对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台资企业内迁是既解决资源问题、发挥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又降低成本的最直接的举措。”香港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颜宝铃在“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上说。

福建省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兴业银行监事会主席毕仲华也表示:“兴业银行成立伊始,就注重与港澳台合作,承销了大陆首只台资企业10亿元短期融资券;引进战略投资者香港恒生银行,使其成为我行第二大股东。当前,我行积极把握海峡两岸加快合作发展、特别是ECFA等合作协议的陆续签署的新机遇,努力谋求新的作为和新的进展,申请到台湾设立机构。”

“上世纪80年代,我与丈夫从澳门白手起家,打工、做小生意,有了积蓄;1993年,我们携资金回大陆再创业,创立了大田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省大田石凤水泥有限公司,取得好收益。”澳门福建妇女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黄丽英说。

黄丽英出生在大陆的农村。她说自己在大陆办企业,因为有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事业得以迅速铺展开来,从水泥到啤酒、纸袋厂、养鳗业、煤矿、空心砖厂等一步一步发展,如今已经成长为跨行业的产业群。

从事传统制造业的颜宝铃,近年来将企业内迁到人口密集、国家支持力度较大的中西部,选择湖北省阳新县作为战略基地,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130亩的厂房,将于年底投产。

不仅限于此,颜宝铃还把企业向大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地区仍有一些偏远地区发展滞后,如群山环绕的粤西北,之前交通不畅,工业发展缓慢,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然而,随着年纪的增加,孩子教育、老人赡养等问题需要他们回到家乡解决。基于此,我们到广东梅州进行尝试,取得了效果。”2010年,颜宝铃相中了知名古镇——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一建厂就招到400多位留守家庭妇女,既为解决妇女走出家门创造了就业机会,又可扩大生产,为企业带来一批生力军,从而为农村妇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相信在大陆建厂,将会为我们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颜宝铃说。

“福建与台港澳距离很近,经贸和社会往来密切,是海峡两岸女企业家合作创业、展业的理想地区。兴业银行总部在福建,从福建‘土生土长’到全国各地,我切身体会到福建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是一片适合创业、展业的‘热土’。”毕仲华说。

挖掘合作的潜力

近年来,大陆经济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为海峡两岸女企业家在大陆的合作创业、开拓共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

“海天轻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海峡两岸纺织业交流合作进程的一个缩影。我们见证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的历史。”泉州市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福建海天轻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珍从事纺织行业24年,她把海天与台湾纺织业交流分为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品牌行销交流三个阶段。

台湾纺织业起步较早,在产品的研发技术上领先大陆很多年。海天创立之初,就引进台湾摇粒绒面料生产技术,加以消化吸收,推出新型保暖面料摇粒绒,并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海天成为大陆最早生产摇粒绒的企业之一。海天还以长期或短期顾问的方式聘请了一批台胞作为生产技术顾问。随着两岸人才交流愈加频繁,机制愈加灵活,海天所聘请的台胞身份也从顾问向正式员工转变,多名台胞在企业担任重要职务。2010年,海天与台湾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更多台胞提供到大陆工作的机会。

“同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企业扎根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才更有合作的基础和可能。所以,这次交流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来找朋友。找朋友讨论,找朋友交流,找朋友合作,找朋友共同创造未来。”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安安说。

艾华是一家生产铝电解电容器,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中型企业。王安安说,艾华是一个由港台和大陆员工共同打造的企业。艾华和港台的交流合作一直以来都很频繁。艾华广泛发展港台和海外业务,在台湾设立了商务部和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与台湾冠捷、台达、全汉、康舒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香港成立了办事处,聘请台湾技术专家、香港的管理人员和销售精英,王安安颇有信心地说:“艾华要汇聚全球电容器行业的精英,为世界提供卓越品质的铝电解电容器。”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女企业家活跃在海峡两岸工商界,日益成为社会创业和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女性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为两岸的和平发展贡献着智慧和能量。

形成优势的互补

ECFA的实施,为两岸企业共同建立投资双向、形态多样、产业链合作的新模式提供了可能。两岸产业合作在多个领域的加速升级,必将造就一批在国际商界英姿挺秀的女企业家。

台湾女企业家协会现有300多位会员,会员所从事的产业类型涉及食、衣、住、行、娱乐、电子科技、金融服务业、建筑业等。“每个会员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开创了一片天,在不断创业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和自身的发展。”台湾女企业家协会理事长戴启珩说,“两岸姐妹同为勤劳自强的中华儿女,祖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妇女的知识水平、自我意识在进一步提升,妇女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得到充分地释放,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于经济领域,创业取得成功。”

女企业家的成功经验证明,两岸有着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本届海峡论坛,是ECFA签订生效后的首届论坛,女企业家们认为应抓住这一重大契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企业的交流合作。

“大陆与台湾的纺织业各有千秋,大陆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及广阔的市场,纺织产业规模巨大,基础雄厚,集群化程度较高,但在产品设计、品牌创造、新材料研发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台湾纺织业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资本和较为先进的研发设计、品牌管理、品牌营销和全球部局经验,但也面临劳动力、原材料资源不足和市场局限等问题。为此我考虑今后两岸纺织服装业界可在低碳环保领域、纺织品标准领域以及纺织服装本土流行趋势发布、两岸在电子商务营销渠道等方面更加紧密地交流合作,以期达成优势互补,提升彼此的竞争力。”王国珍说。

毕仲华认为,大陆广阔的市场,为海峡两岸的女企业家和姐妹们创业、展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以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依托,女企业家和姐妹们创业、展业,推动海峡两岸合作发展,必将有广阔的舞台。特别是港澳台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国际化程度较高,在市场化、国际化视野和创业经验上有一定优势,并具有当地的市场、信息和人缘优势。海峡两岸的女企业家和姐妹们,将这两种优势相互结合、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功的女企业家应具有自强自立、爱拼敢赢的精神和以智取胜、以道行商的懿德。”两岸女企业家表示,愿做两岸和平的促进者、友谊的传承者、合作的拓展者,为进一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纽带、精神纽带和民意纽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