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旅游:花样年华初绽放
本报记者 陈莹莹 许红洲 单保江

到山东泰安看什么?答案肯定是东岳泰山。

泰山看完看什么?两年前,你可能会没有答案。但如今,泰安人给出了很多方案:到泰安方特欢乐世界,体会高科技带来的新奇体验;夜幕降临星月当空时,去大型室外实景演出“封禅大典”的现场,亲历金戈铁马;“您还带孩子来了?”那一定要去“花样年华”,看看无土无水的空中长出的大南瓜……

短短两年时间,泰安旅游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集文化、科技、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陆续开门迎客,把单纯的“泰山游”变成了“泰安游”。半天、一天的时间不够用了,就连两天都觉得行程紧巴巴的,这是如今游客到泰安的最大感受。

果真如此吗?这次来到泰安,我们就按照当地人建议的线路,体验了一把“泰山之外的泰安”。

8月24日晚8点,“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实景演出准时开始,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画卷在泰山脚下巨大的台阶状LED屏幕上徐徐展开。

一开场,18名“演员”饰演的挑夫就齐齐从舞台南侧的山路走上舞台。“挑夫”之一的于金友半个小时前就从泰山区泰前办事处艾洼村的家中来到了泰山东路天烛峰演出现场。在参加演出的500多名演员中,90%都是周边的村民或者山下学校的学生。

“很自然,很舒服,很幸福。”8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于金友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从1980年开始在泰山当挑夫,每100斤货物收3元钱,爬一趟4个小时,一干就是6年。

2009年3月,泰安开始筹划实景演出,招群众演员,于金友就报了名。一开始他光练不懂,后来逐渐才明白讲的是泰山的故事——让挑夫出身的自己演挑夫,于金友迈起步来那叫一个自然!

这台2010年4月底才正式推出的实景演出去年上演135场,吸引13.2万名观众,门票收入达2883万元。

但在记者看来,这台实景演出最大的意义不是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它恰好填补了泰安“夜间游”的空白,完善了泰山旅游的产品结构,拉长了产业链条。它所发挥的“留客”功效,开始为泰安“多日游”奠定基础,游客也从“看泰山、过泰安”走向了“读泰山、品泰安”。

8月25日下午4点,我们来到了大型农业文化旅游景区——花样年华。

游客张月站在“未来田园”的大南瓜前,正招呼着朋友一块儿来合影:“一拍南瓜它就会哈哈大笑,隐藏的摄像头就会给我们合影留念。”

“真是不好意思,最近来的人太多,南瓜的感应器坏了,我这就去换。”180斤重的刘洪斌是“未来田园”的负责人。因为长时间蹲守在28摄氏度的大棚里,刘洪斌的鼻子沁着汗珠,身上的工服早已湿透。

在参观“未来田园”之后,张月还要和朋友一起去看看以兰花为主题的“宝岛兰苑”,好玩刺激的“动感地带”,还打算专门抽一天时间去新开的“水上乐园”——作为一个年轻的旅游项目,“花样年华”不断引进新内容来丰富旅游业态,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采摘、餐饮和科普于一体的景区逐渐成型。

从表面上看,“花样年华”似乎与泰山文化、泰山旅游有些距离。但仔细琢磨,“花样年华”却是泰安近年来打造“大泰山大旅游大产业”思路的一个集中体现。泰安因泰山而闻名,泰安旅游因泰山而受益。但泰安必须实现由依赖泰山向多点联动转变、由单一旅游发展向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转变。“花样年华”,正是这样一个创新的载体和实践。

“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泰安旅游初步实现由单纯的泰山旅游向依靠泰山多点联动的泰安大旅游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全方位旅游转变,由传统旅游和文化融合向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转变。”泰安市委书记杨鲁豫这样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