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融资平台需更加规范有序
王信川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出通知,允许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保障房建设项目融资。央行和中国银监会随后发文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可向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放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贷款。这两个文件都强调,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融资平台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此前,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10.72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4.97万亿元。有人据此认为地方融资平台潜在着“巨大风险”,有海外机构甚至发出“是否有引发债务危机的可能”的疑问。

近年来,各地方融资平台因其融资的额度巨大、投资建设的项目重大,时常受到多方关注。毋庸置疑,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地方融资平台,既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用,也要合理地分析判断潜在风险,进而促进其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所谓地方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授权其向市场融资,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活动,借助政府信用并以经营收入、公共收费和财政收入等为还款来源和保障的企(事)业法人机构。地方融资平台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上世纪80年代末,城市现代化发展起步,为了给市政建设筹集部分资金,一些地方政府先后设立了“市政公司”、“城投公司”等经济实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政府以城投公司、国资经营公司、开发投资公司等为平台,采取“银政合作”、“打捆贷款”等做法,间接向银行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及时推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大部分资金需要地方政府予以资金配套,由此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2009年3月,央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地方融资平台快速地发展起来。审计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了6576家融资平台公司。

地方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提高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同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些债务资金的投入,加快了地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项目建设,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后劲。

但也要看到,仍有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较弱,存在潜在的操作风险。有少数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增长很快,带来了较大的偿还压力。

对于一些地方融资平台潜在的债务风险,应客观合理地进行分析判断。从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投向看,主要投向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绝大多数项目能够产生稳定和充足的现金流收入,同时改善了当地投资和消费环境,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商业银行公布的数据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很多是上市公司,都有一套独特的贷款质量和风险管控体系,银行不良贷款率也一直呈下降趋势。可见,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是可控的。比如,在上海市多家融资平台公司中,包括上海久事、上海城投等,多年来未曾出现延迟还款的情况,深得合作银行信任。成立近20年的上海城投总公司,其负债率为58%,拥有3000亿元的银行授信。该公司对于政府性功能资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采取分业经营、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对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建立融资与偿债机制,贷款期限与项目建设运营周期相匹配,有效防范了债务风险。

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固然重要,但融资质量更为关键。在大力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应以此为契机,主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使资金投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优质项目,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