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把驻地当故乡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乔振友 孙 健 程 成
在吉林省军区和通化军分区大力扶持下,吉林集安市上活龙村建成葡萄、五味子、林下参种植基地,引进人参加工企业。不到两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上升到6000元。图为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精心管理葡萄园。 乔振友摄
富起来的上活龙村 乔振友摄

——吉林省军区支援新农村建设纪实

“连村挂钩、部团帮扶、协力援建、滚动发展”,这是吉林省军区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6年来,吉林省军区帮扶建设边境村177个,各军分区、预备役师旅在驻地帮扶贫困村97个,先后帮建生产、基础设施等项目1820个,参加公益设施和环境建设改造动用土石方580万立方米,帮扶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500元提高到7300元……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浓缩了军地共建新农村的累累硕果。如今,白山黑土间,一条条大道修到了村口,一股股清澈的饮用水流进农家,一幢幢漂亮的农家院鳞次栉比……吉林省军区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搭建致富新平台

经过深入细致的边境地区调研,吉林省军区领导发现,全省10个边境县(市)中的5个国家级贫困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级组织经济实力薄弱,是造成长期未能脱贫的主要原因。省军区决定,把选准经济项目作为引导农民发家致富的平台,以经济项目为载体,破解资金、人才和科技难题。

中朝边境小城集安,素称“东北小江南”,当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藤蔓类植物种养。省军区和通化军分区先后出资104万元,选择集安市麻线乡上活龙村为帮扶点,引进葡萄、五味子、林下参等种植项目,招商引进年产值2000万元的人参加工企业,争取市政府将该村定为民俗村发展重点,从而形成了多样化、规模化的生产发展格局。不到两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上升到6000元。村里的老百姓说:“我们上活龙这下可真的活了!”

珲春市防川村,处于“一眼望三国”的中、俄、朝交界地带。2007年,延边军分区及所属某边防团,顺应珲春市加快图们旅游业开发的要求,将驻地古迹“土字牌”和“张鼓峰战役遗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并指导防川村成立了朝鲜族民俗表演队,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形成一家一景、一家一味的民族风情。如今,防川风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被誉为“东方边陲第一村”。

省军区政委常跃深情地说,省军区部队常年驻守在吉林,这里已经成为官兵们的第二故乡。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官兵们的自觉行动。5年来,省军区部队先后帮扶种植类187个项目,养殖类54个项目,参鹿菌特产166个项目,瓜果蔬菜园艺43个项目,林业经济类52个项目,帮建5个特色旅游村,助当地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培养致富带头人

新时期的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也是传播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的骨干力量。吉林省军区在大力开展项目扶持的同时,重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他们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2006年以来,吉林省军区坚持对全省民兵预备役致富骨干进行系统技能培训,通过专家指导、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提高素质、开阔视野。6年来,他们开设各类培训班1129期,培训民兵预备役致富骨干15800名。这些致富骨干活跃在白山黑土广大乡村,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头雁”。

延边汪清县地处偏远,交通落后,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发展迟缓。从2006年起,县人武部挑选本地200名基干民兵,先后举办了3期经纪人专业技能培训,使这些民兵成为产业致富的骨干,推广种植红小豆、葵花子、苏子叶、寿菊、川贝等高效农业作物3100公顷。仅推广种植食用菌,就使全县农民年增收6000多万元。

梅河口市王文学是一名退伍老兵,多年来,他不忘党和部队的培养,创办了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退伍军人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和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如今,他组建的协会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市19个乡镇、216个村、会员12306人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2009年9月,王文学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投身农村科技推广事业模范退伍军人”称号。2010年以来,协会集中培训各类农业科技骨干上万人,培训群众10万多人,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1项,推广农田4.5万亩,农民增收近千万元。

2007年,农安县陈家店村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干民兵林清远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县人武部扶持下,他带领农民兴办养猪合作社、蔬菜生产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引导农民集中经营,通过宅基地置换整理,村民全部住进楼房,陈家店村一跃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模范村。

关注民生解民忧

在帮扶新农村建设中,吉林省军区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现役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健全、便于集中、突击力强的优势,组织他们帮助农民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帮扶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吉林省西部地处科尔沁草原的东缘,土地风蚀、沙化、内涝、盐碱化严重,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省军区领导看在眼里,挂在心上,帮扶新农村建设一开始,便展开了“万亩民兵林”植树会战,组织当地军分区和预备师(旅),先后植树650多万株,形成6万余亩“民兵林”,并开展了“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在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多年不懈的努力下,贫瘠的土地恢复了生机,龟裂的土地披上了绿荫。

长春市双阳区板石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9年初,省军区政委常跃到这个村调研时看到,有4个特困户仍然住在破旧不堪的泥草房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协调军地双方投入资金,为特困群众盖起了新房。几年来,省军区累计帮扶1000多个特困户,帮带1万多个贫困户。目前,已有7230个贫困户、特困户实现了脱贫。

集安市石青村朝鲜族村民张元福家庭十分困难, 2006年,上大二的女儿就要开学了,而学费却怎么也凑不够,张元福急火攻心竟要寻短见。驻地省军区某巡逻艇大队官兵得知情况后,冒雨将张元福送到医院,挽救了他的生命。通化军分区又从助学专项资金中拿出3万元,资助他的女儿完成大学学业。张元福说:“解放军是我全家的恩人!”

6年间,省军区部队先后投资建设3所希望学校、17所希望小学,与2100名贫困学生结成“一包一”帮扶对子,为56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如今,助学兴教已成为吉林省军区帮扶新农村建设的长效之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