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陈萌山:农业部总经济师
翟学军: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杨爱民:河北省饶阳县副县长
李 钧: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国柱:河北省饶阳县大尹村镇吾固村党支部书记
策划人——
李 力:本报农村新闻部副主任
话题之一
夏粮丰收来之不易
陈萌山:大家都十分关注今年我国夏粮丰收的好消息。夏粮在大旱之年再获丰收,冬小麦实现了八连增,成为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确实令人振奋。
今年的夏粮生产是在连续七年丰收的基础上展开的,起点高、难度大,再获丰收相当不易。确保丰收最大的挑战是干旱。小麦播种后不久,黄淮海地区就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冬春连旱,旱情最重时,黄淮海8个主产省有四成以上小麦受旱,4月到5月局部地区旱情有所反复。面对这么严重的旱情,我们都很着急,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把干旱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可以说,抗旱减灾贯穿今年夏粮生产的全过程,抗旱夺丰收是夏粮生产的最大亮点。
翟学军:的确,今年的干旱对夏粮的丰收形成了威胁,我们也都非常关注旱情的发展。旱情加重影响作物的成活率、发育及产量,因此,抗旱保墒十分重要。
陈萌山:夏粮生产能够战胜干旱、再获丰收,主要得益于四个因素。一是政策支持有力,中央及时出台抗旱浇水补助和弱苗追肥补助等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抗旱夺丰收的积极性。二是技术落实到位,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促进了小麦单产的提高。三是农业部门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大力推进科学抗旱,将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四是高产创建带动,今年全国各级小麦万亩示范片达到2000个,比上年翻了一番。各地在高产创建中,率先推广抗旱增产技术,率先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率先实现农机农艺结合,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整村整乡整县推进,为促进夏粮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旱之年夏粮再获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振了信心,有利于保障粮食市场有效供给。
杨爱民:我们饶阳是个传统农业县,也是全国、全省粮食主产区。去年,全县共播种小麦26.59万亩。去冬今春的持续干旱气候给我县粮食生产带来了严竣挑战。
为保我县夏粮丰产丰收,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牧、水务、科技、财政、发改、电力、石油等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抗旱与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级责任。县农牧局成立了抗旱保丰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各乡镇、重点村,指导群众科学抗旱、科学管理。
在具体工作当中,咱们农技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我们在全县筛选50个点,开展了多次小麦墒情、苗情调查,针对不同地块类型制定出《小麦追水追肥管理方案与技术管理建议》,通过村广播喇叭每天早中晚反复进行广播,并印制技术资料5万份分发到各乡镇、村。组织群众开展了“一喷三防”技术措施,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切实改善苗情,提高夏粮收成。
农业、水利部门开通24小时抗旱农技热线,农业技术人员全部分片包乡,深入小麦生产一线,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制作“一抗双保”电视专题讲座5期,采取飞播字幕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营造了加强小麦管理的浓厚氛围。水利、电力、气象等部门也各司其职,共同为夏粮生产搞好服务。
刘国柱:今年我们吾固村的旱情挺严重的。上级党委、政府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派县里的农技员到村里给我们指导抗旱工作,并且给予了我们一定的资金支持来打井、铺管道,所以我们的夏粮生产取得了好收成。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还要高,像我们村去年一亩地产800多斤,今年产900多斤,品质上也比上一年好。
杨爱民:尽管持续干旱带来了压力,但是我们今年的小麦总产依然达到23535.8万斤,比去年21328.6万斤增加2207.2万斤;单产885斤,比去年819斤增产8.1%。
李钧:夏粮实现丰收,套用以前的一个老话,叫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学。今年的大旱,我们看到国家非常重视,不光有政策支持,投入也很大,老百姓自身的投入也非常多。与此同时,科技对夏粮增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粮食生产方面,现在常常有一种误区,“谈肥色变”,“谈药色变”。应该说,我们的粮食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部分,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依靠投入,包括化肥、农药等农资的投入。我们谈粮食安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数量安全,一个是品质安全。如果没有化肥、农药的投入,保证不了数量的安全。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正确使用优质的农资产品,只有好的农资产品才能确保粮食增产又优质。
陈萌山:今年的夏粮丰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我们要实现粮食生产的优质、高产,和投入密不可分。我们讲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其中就包括科学施肥,如果没有化肥的投入,要想高产是很难做到的。科学地施用化肥,增加农资投入是粮食获得高产的一个物质条件,也是一个基础。
话题之二
秋粮生产值得期待
陈萌山:目前大家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秋粮能否丰收。从近期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今年秋粮生产播种动手早、进度快、质量好,奠定了夺丰收的好基础。
翟学军:夏粮是基础,秋粮是关键,各地都非常重视秋粮的生产,干旱、半干旱地区都把抗旱保苗、高温热害防御、病虫害防治作为当前田管重点。
陈萌山:现在各地都在忙着秋粮生产的田间管理。按农历说,“八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现在预测秋粮丰收是有依据的。今年秋粮的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全国秋粮意向播种面积11.57亿亩,同比增加700多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水稻面积增加较多,玉米4.97亿亩,同比增加1000多万亩;中稻2.74亿亩,同比增加660万亩;晚稻意向种植面积9500多万亩,同比增加200多万亩。
播种进度总体也是正常的,除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中稻因旱栽插进度略慢于往年外,其他地区粮食作物播种期基本正常,特别是东北地区播种期普遍提前,辽宁采取边整地、边播种的一条龙作业方式,有效加快了播种进度,提高了播种质量,玉米播种比去年提前15天;黑龙江5月20日种完大田,5月25日结束水稻插秧,分别比去年提前10天和5天。
杨爱民:今年,我们全县玉米播种面积有28.38万亩。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目前玉米长势良好,穗位整齐,40%已抽雄。我感觉,今年秋粮长势要好于去年,为什么呢?麦收以后,我们采取了贴茬播种,麦子收了以后马上播种,小麦收割机后面跟着播种机,随割随种,实时播种,并推广使用密植型品种,增加株密度。及时浇水,把玉米苗“送”出来以后,正好赶上后期一场透雨,为今年的玉米生长打下基础,再加上后期追肥,为我们秋粮增产打下了好基础。
陈萌山:你们的做法很好,今年全国的播种基础总体较好。东北地区播种期间雨水充足,土壤墒情适宜,机械化整地力度大,播种进度快,全部实现适期播种,一播全苗。黑龙江水稻育秧大棚增加11.4万栋,大棚育秧比例提高8.7个百分点,机插秧比
例达到90%以上,提高11.2个百分点。辽宁耐密型玉米品种种植比例达到70%,增加40个百分点。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稻、优质稻和测土配方施肥、旱育秧、集中育秧、机插秧等技术应用率稳步提高,尽管前期持续高温无雨,但5月21日以来,普遍出现明显降雨过程,有效缓解了旱情,特别是近期江淮地区雨水较多,对中稻分蘖和孕穗有利。
杨爱民:为了确保秋粮丰收,我们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在玉米不同生长期开展技术讲座,指导群众在大喇叭口期进行了二次追肥。指导群众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对发生的二点委夜蛾进行了测报、除治。在收获期将继续深入推广“两晚”节水增产技术,确保玉米增产丰收。
刘国柱:我们村种的1800亩地,大多数都在大喇叭口期进行了二次追肥,现在长势挺好。
陈萌山:从目前的情况来讲,今年旱情还是比较重,我们始终要坚持抗灾夺丰收。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秋粮收成就可见端倪。
翟学军:从农业科研角度来说,当前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多发易发期,要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一定要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陈萌山:目前正值防汛抗旱的关键时期,秋粮生产还要过洪涝、干旱、早霜、寒露风等关口。东北地区要重点防范夏伏旱和早霜;黄淮海地区要重点预防夏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要重点防御洪涝灾害,提早落实高温热害和寒露风防范措施,切实加强台风防御工作,确保秋粮安全成熟。
同时还要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重点做好秋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病毒病、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指导。发动全国已建成的800个病虫害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在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组织3批专家指导组赴东北稻区、长江流域稻区和黄淮海玉米产区等秋粮主产区巡回指导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翟学军:我接着说两个具体的问题。我感觉要保证秋粮的增产增收,必须重视防病防虫问题。比如蚜虫问题,如果不加以防范可能会影响授粉,也影响整个光合作用。再一点,我认为应该重视“两晚技术”的使用。根据现在天气变化的趋势,春天比较寒,秋天到11月温度还偏高,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充分利用9月下旬和10月上旬的光照资源,对粮食的增产作用很大。
陈萌山: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抗旱减灾夺丰收,措施到位,今年秋粮实现好收成是可以期待的!
话题之三
向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粮食
陈萌山: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我想这也是我们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不滑坡,就要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粮食生产基础要得到巩固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稳定提高,有两个具体目标是,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在16亿亩以上。这样,粮食自给率才可能稳定在95%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完全自给。
要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必须扎实强化“三基”:一是强化农业设施基础。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农田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标准农田。实施重点涝区治理,加快完成中部粮食主产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提高粮食主产区排涝抗灾能力。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基础。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配套、示范推广,力争粮食单产有大的突破。到2015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比2010年提高3个以上百分点。
三是强化粮食调控基础。完善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进出口调剂,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翟学军:这个“三基”概括得好,我很受启发,今后我们的研究课题也要围绕着强化“三基”下功夫。
刘国柱:您说的这些措施真好,都是让我们农民受益的事,我们太欢迎了。
陈萌山:要稳定发展今后的粮食生产,我们必须采取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十二五”期间,要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4亿亩,更新提质建设高产田1亿亩。重点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平整,建设田间排灌沟渠及机井、小型集雨蓄水设施、节水灌溉设施和机耕道路,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提升农田保灌能力和土壤肥力,改善生产条件。这件事情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关系长远。
要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十二五”时期,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种业资源,构建以产业为主导、大企业为主体、大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
要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目前依靠单项技术很难实现单产大幅提高,可行的途径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去年农业部在全国建设4380个粮食万亩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5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0多公斤。
要大规模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率先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步实现重点地区、主要品种全覆盖,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要大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许多地方留乡务农劳动力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这是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措施就是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加快推进农业职业免费教育,免费进行“绿色证书”培训,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
要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去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去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要继续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装备总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用高科技含量的机械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杨爱民:我说几点切身感受。第一,种子的问题非常关键。良种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贡献极大,良种研发出来,还必须保证群众实实在在去用、去种,才能产生看得见的效益。
第二,就是得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任何一项技术,一个品种,你要推广,没有体系是做不起来的。
陈萌山:县长讲的正是目前粮食生产的两个薄弱环节。
杨爱民:“十二五”期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我们县来说,首先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是种粮食的人,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很重要。我们要制定落实好扶持政策,组织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项目实施,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土地有序规模流转,向粮食种植大户集中。
就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我们将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站建设,完善功能,加大培训,不断提高农技队伍人员素质,希望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农技队伍工资待遇、办公经费落实,不断改善其工作条件,切实调动农技人员推广服务热情。
再者,加大良种良方推广力度。良种良方是粮食高产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加大新品种研发、引进,提高良种良方科技含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良种良方推广,采取更有效的良种补贴形式,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扩大良种覆盖面积。
刘国柱:要想提高粮食产量,我看主要得依靠科技,再一个就是稳定种植面积,保证粮食生产不滑坡。另外,我感觉农民最关心的还有农资价格问题。
李钧:我们是农资生产企业,农资价格上涨确实是因为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提高了。我想强调说的是,农民使用农资一定要讲究科学,不是化肥施得越多越好,化肥过量使用还会造成浪费、土壤板结、污染等后果。同时,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一定要适应农民的一些生产习惯的变化。就像我们照相喜欢用简单便于操作的“傻瓜”相机一样,农民也愿意用操作简单省事的农资产品和技术。因此,我们公司的观念就是,一定要贴近农民研发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让农民喜欢用、习惯用,才能让科技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再者,我们感觉到现在市场中农资企业非常多,有好的产品,也有不好的产品,每个产品都说自己的好,但农民的辨别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扶优打劣,只有推广优质的农资产品,才能确保我们粮食的增产和品质安全。
翟学军:我认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高度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我们针对华北区域的严重缺水问题,和我国冬小麦、夏玉米主产区的现状,从2009年开始率先在河北省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两季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使小麦增产20%左右,同时节水、节电均达到50%,节地10%左右,另外2010年夏玉米也增产30%。
陈萌山:节水农业对我们国家来讲,既是战略选择更是现实需要。不解决节水的问题,小麦生产将会受到影响,粮食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探索小麦节水的技术体系,意义十分重大,今后还要加以重视。
解决好我们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我们一定要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力争全年粮食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