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 王兴东
采访:本报记者 佘 颖
记者:去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影片数量突破500部,您怎么看待这种增长速度?
王兴东:电影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政策有关系——比如降低了准入门槛,投拍电影的企业比较多,拍摄的片子也比较多;去年拍了520多部片子,有17部的票房超过了亿元。总体来说,一是老百姓的经济条件好了,二是影院的设备好了,三是影片的质量好了,所以票房也就好了。
记者:您是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一直致力于推动编剧的利益维护。目前电影产业这么火热,编剧在电影产业中的价值有没有得到体现?
王兴东:电影产业的核心是以创意为根本、以剧本为源头,产业之门的钥匙掌握在编剧手里。“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电影的一切是从剧本开始的,没有剧本,演员就没有角色。我们谈文化产业,包括电影产业,它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文学创意。必须依靠文学的形象,然后把它通过加工、拍摄,才能打造电影的形象。根据英国女作家罗琳原作《哈利·波特》,华纳公司连续拍摄了7部影片,创收80多亿美元,创造了全球电影产业的奇迹。这件事情说明什么?说明编剧在电影电视产业中起着根本、源头、基础的作用,是拉动这个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记者:剧本这么重要,编剧这么重要,但大家一说电影就是以导演为核心,关心哪个导演拍的、哪个演员演的,很少有人关注编剧。
王兴东:你说得非常对。现在媒体上出现一种什么现象呢?叫炒作高于制作,制作大于创作,创作大于原作。就是重导演、推明星、轻视编剧。35年前我刚刚踏入电影行业的时候,影片片头上第一个出现的是编剧,然后才是导演。《红色娘子军》的排序就是编剧梁信、导演谢晋,编剧是首位的,因为他是版权的拥有者。电影产业实际上是版权经济,是通过卖版权、复制版权产生的经济效果。电影版权的核心是剧本的版权,剧本的版权是编剧和作家拥有的。《著作权法》高度重视和保护原创的发表权、署名权,保护期是无限的,只要作品存在,就会保护他们的权利。不过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开始注意编剧的地位,特别是署名权、修改权,保持作品的完整权。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提案,也提到了保护编剧的著作权。
记者:现在文学作品改编是一个风潮,好的原创剧本感觉不是很多,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
王兴东:剧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创,第二个就是小说、戏曲、歌曲、动漫,然后再延伸改编成剧本。剧本是电影的源头,那什么是剧本的源头呢?就是生活,要深入生活去创造。我提出一个口号,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必须亲自去看到那个环境,看到那个环境中的人,你才能把那个故事写出来。
记者: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您和陈宝光老师合作的《辛亥革命》剧本也受到了业界的好评。您在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王兴东:当我创作《建国大业》、《辛亥革命》的时候,我比以往更深地理解到,正是经过了一次次伟大的变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这样的富强,人民才能当家作主。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发动的这场革命,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我在剧本创作时分了4章,第一章叫血染黄花岗,第二章是武昌起义,第三章是阳山保卫战,第四章是创建共和制,把整个辛亥革命史实性地表现出来。孙中山先生100多年前提出“振兴中华”,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文化也应该强大起来。电影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支柱产业,体现国家的文化力量,是作为一种软实力表现出来的。前段时间我国拍摄了一些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的反响非常好。说明不仅经济要做大,外交要做强,同时我们的文化力量也要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出来,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