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探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模式
记者单保江 王金虎、通讯员宋洪飞 杨松涛

本报讯 记者单保江 王金虎、通讯员宋洪飞 杨松涛报道:前不久,49岁的栾吉月和家人一起搬进了位于山东日照市中盛社区的幸福海岸小区,结束了四处租房的历史,是日照市推行经济适用住房货币直补改革的这一创新模式让栾吉月一家人圆了安居梦。近年来,山东各地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新模式。“十一五”时期,山东共解决了53万多户城市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去年,山东省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42%、248%和268%。

近年来,山东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连续8年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当地实际,山东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除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外,一律免缴土地出让收入;对列入建设计划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随计划直接下达,不占用城市指标;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自2008年以来每年安排廉租住房奖补资金5000万元,2010年又新安排公共租赁住房奖补资金3000万元、棚户区改造奖补资金5000万元,省重点建设项目调控资金也对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发放贷款10亿元。

烟台市近年来从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他们针对市中心区土地资源有限、群众住房需求千差万别的实际,创新建立了集中建设与联动建设相结合、多途径齐头并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所谓“集中建设”,就是在政府储备土地中划拨土地,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集中组织建设保障性房源项目;所谓“联动建设”,就是在国有出让土地商品房开发项目中,安排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作为土地“招拍挂”的条件,由竞得土地的开发企业承担建设任务。联动建设与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使保障性住房由“一点”建设变成了“多点”开花,畅通了房源筹集渠道。

2003年,日照市在全国率先推行经济适用住房货币直补改革,他们按照“市场运作、政府补贴、个人购买”的思路,实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用地市场化、补贴货币化、购房自主化”。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组织一次申请报名,每年一次摇号,中号家庭当年领取补助;未中号家庭纳入下一年度摇号。2010年他们共为75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了补助,每户补助63313元,补助标准比2003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今年,该市计划为662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补助,每户补助70911元,补助标准比2010年提高12%。自经济适用住房货币直补实施以来,日照市财政累计投放3.1亿元,通过发放住房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已成功解决了近9000户城市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今年,日照市的保障房建设又超过去8年的总和。

从2006年开始,日照市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廉租住房补贴制度,实行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租金核减为辅的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保障范围以民政部门确定的低保户和工会确定的特困户中的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为基础。今年,日照将有850户享受到廉租住房补贴,低保户每户补贴2100元,低收入户每户补贴1470元。目前,日照已建立了以“货币直补、购租自主”为特点,以经济适用住房货币直补、廉租住房补贴、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想。

莱芜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住房保障体系,将城中村居民及在该市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据悉,山东全省上下正在对已编制的“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进行调整,进一步挖掘潜力,努力扩大建设规模,力争“十二五”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达到“十一五”时期的3.4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