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出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
郑杨

7月13日正式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一个关键的数字备受瞩目:未来5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

“科技进步贡献率”,这是首次在我国科技发展5年规划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指的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作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它衡量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科技本身的实力,更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我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至少要达到60%以上。

“55%”被作为未来5年科技发展的一个总体目标提出,凸显了“十二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纵观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之所以必须突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这是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主动的迫切要求。在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中,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我们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方面,这也是我国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着一系列能源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瓶颈因素。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的轨道。

如何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的目标?《规划》中,与之相关的几个科技发展的“硬指标”值得关注。

其一,未来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由目前的1.75%提升到2.2%。“十二五”时期科技投入的大幅增加,无疑将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较大增幅,带动了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十一五”时期投入年均增加30%以上,2010年达到103.7亿元;“863”、“973”等一系列前瞻性科技发展计划的投入也逐年增加。

专家指出,未来5年,应多方面、多层次拓展科技投入渠道,不仅各级财政要持续增加投入,还要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激励广大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使更多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其二,未来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将从目前的1.7件提高到3.3件。去年,我国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已排名世界第三位。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我国将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奋斗目标写入科技规划,表明了依靠科技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坚定决心。

如何提高每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0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广东、北京、江苏等发明专利“富矿”,无一不是依靠企业这一“引擎”的拉动。专家指出,“十二五”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研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战略产品,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三,未来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将由13%提高到18%。这一指标体现的是经济与科技结合的能力。“十二五”时期该指标如果能够达到18%,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

“十一五”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5%。今后5年,我国将强化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半导体照明、清洁能源等重点战略高技术领域研究,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

以上几个“硬指标”,凸显了科技进步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作用。《规划》提出,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等。这对未来5年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意义深远而重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