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指数延伸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努力实现油田开发良性循环
文/本报记者 黄晓芳

最近,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位于西部地区的新探区,在两口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位于哈山地区的哈浅1井日产油10.6立方米,位于准噶尔西缘的排61井首次发现石炭系油藏。

业内人士表示,胜利油田的这些发现不仅是两口个体油井的突破,还是新领域和新层系的突破,预示着西部地区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有望成为新的规模增储阵地。

近日,胜利石油管理局代理局长、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对记者表示,到今年5月,胜利油田已走过了发现50年产油10亿吨的历程。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西部新区勘探上的突破展示了该探区良好的发展前景,对胜利油田意义重大。

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

截至2011年5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6亿吨,生产原油10亿吨,约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约占我国渤海湾地区原油产量的50%。其中,“九五”以来连续14年实现储采平衡,连续15年稳产2700万吨,实现储采平衡,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50年来,胜利油田干部职工依靠创新实现了超越。复式油气聚集区理论和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成为我国继陆相生油理论之后石油地质勘探的两大理论基石,为胜利油田资源的稳定接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隐蔽油气藏理论为例,进入“九五”后,面对油田钻机等井位,开发等勘探的尴尬局面,胜利油田把目光瞄准了世界石油地质学家攻关的前沿——一般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隐蔽油气藏。

经过8年奋战,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使胜利油田“十一五”期间保持年探明储量过亿吨,累计5.15亿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28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挑战面前,他们攻克了极浅海、低渗透、稠油、小断块等世界级开发难题,形成了居于世界前沿的陆相水驱剩余油富集理论、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国内领先的滚动勘探开发、高含水油田水驱提高采收率等十大配套技术。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胜利油田实现了由陆地到海洋、由东部到西部、由国内到国外的三大跨越。

着眼长远科学谋划

7月9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表示,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天然气依存度已经超过16%,煤炭已经是净进口,能源消费总量还要继续增长,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要超前谋划。

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在胜利油田调研时要求,站在新的起点上,胜利油田要转变油田已经到了稳产或维持稳产阶段的观念,解放思想,依靠科技,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孙焕泉说,胜利油田在勘探、开发、技术进步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发展优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第一,从资源基础上看,胜利油田发展到今天,尽管获取油田资源和产能接替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总的看潜力依然很大。剩余资源基础比较雄厚,剩余资源丰度较高,其中济阳坳陷达到每平方千米15.9万吨;勘探空间依然广阔,西部13万平方千米的探区大有可为;非常规资源潜力不可小视,探区内有30余口井获工业油气流。从胜利油田对济阳坳陷泥页岩油气资源的调研情况来看,在成藏的物质基础、储集条件、开采条件等方面,都与北美地区页岩气具有可比性,这也是油田下步增储上产的主要潜力区之一。

第二,从技术条件上看,胜利油田经过50年的开拓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居于世界前沿的陆相水驱剩余油富集理论、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国内领先的滚动勘探开发、高含水油田水驱提高采收率等十大配套技术都处在实践应用的成熟期。自2000年以来,油田连续11年共2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第三,从管理模式上看,近年来胜利油田以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单元目标管理、系统节点管理等模式为主体,建立完善了一整套适合复式油气区特点的滚动特色开发管理模式,创新了系统节点精细化管理模式,创立了难动用储量开发新机制。

第四,从人才队伍建设上看,胜利油田一直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挖掘人才与开采石油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从条块建设向系统建设、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历史变革。

力争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胜利油田将稳定东部,突破西部,实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5.7亿吨至6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50亿立方米,年均产油稳定在2700万吨,总体上储采保持平衡,实现油田开发良性循环。2011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5亿吨,生产原油2734万吨,新增石油可采储量2740万吨,实现储采平衡。

东部老区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的主阵地,胜利油田将辩证审视勘探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态势,精细勘探、科学开发,保障资源有效接替,促进储量向产能转化,打牢稳产基础。为了尽快实现“西部大突破”,胜利油田将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努力实现新盆地、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的勘探突破,尽早建成规模储量接替阵地,使西部成为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支撑。“十二五”时期将以罗家地区为突破点,展开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会战,加强技术攻关和资源评价,力争使泥页岩油气藏成为一个新的接替阵地。

首先是转变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实力,在全面提升油田综合竞争力上实现新跨越。

其次是对标国际一流,加强精细管理,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实现新跨越。

在各项具体措施紧锣密鼓落实过程中,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不断传来。

在东部海上实现两大突破。第一个是埕岛地区潜山的勘探,在埕北古11井沙1段和奥陶系均有突破,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分别达到50多吨和170多吨,初步呈现了埕岛地区潜山大范围含油的良好局面。第二个是在青东北部的勘探实现了新的突破。上半年,胜利油田青东地区部署的青东23井和青东30井均已完钻,都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西部新区开拓步伐加快,新领域、新层系获得战略意义的突破。位于西部的春风油田的排61井在石炭系新层系首次发现工业油流,哈浅1井的成功标志着一个新领域的接替阵地已经显现。西部探区今年产油将达到18万吨。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2011年上半年,国内首例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裸眼12段分段压裂在樊154-平1井获得成功,目前自喷日产油稳定26吨左右,已累计产油1146吨,这口井不单是体现了压裂技术本身的突破,同时对水平井开发致密油藏的设计理念、钻完井技术要求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提升,将成为大幅度提高致密油藏经济有效动用率的一项主导技术。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