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1年二季度,我国石油产业总体运行平稳,行业景气度企稳回升,多项生产经营指标表现良好。石油产业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进出口贸易增速加快,投资和用工保持增长稳定,行业效益继续改善。
二季度,国内成品油市场呈现供应偏紧的局面。今年下半年,影响国内成品油生产减速的价差因素预计将逐渐消除,企业生产积极性有所恢复,成品油供需状况有望趋于宽松。为确保我国石油产业安全,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油价调整推动景气上升
二季度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走势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产业景气结束了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行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为99.5点,较上季度微升0.2点;二是剔除随机因素后,景气指数却明显下降,且继续处于下行通道,两条景气指数曲线出现了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首次以相反态势运行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随机因素对二季度石油产业的景气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季度,国家在石油开采和炼油领域并没有出台大的行业政策,尽管南方出现了持续干旱及电力短缺,部分地区用油发电需求有所增加,但从总量上来看规模并不大。对二季度石油产业景气带来较大拉动作用的随机因素在于相关部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由于目前我国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成品油价实行政府调控,这种上游接轨下游控制的产业运行格局,使得油价调整成为影响石油产业景气运行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今年以来,国家对国内成品油价进行了两次上调,分别是一季度的2月中下旬和二季度的4月初,这都对行业景气状况起到了拉升作用。具体表现在一季度和二季度,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景气指数都高于剔除后的景气指数,即调价后产业景气都有所改善,但比较来看,一季度的调价由于幅度相对较小,且调价后国际原油价格在3月份继续大幅攀升,这就导致上述因素对行业景气改善的程度有限,未能扭转景气下调的态势;而二季度的调价幅度相对较大,且调价后国际原油价格在5月份结束了单边上涨,开始出现回调,行业经营状态得到较大改善,销售收入、利润等景气指标同比增长都较上季度加快,从而扭转了总体景气度的下滑,景气出现企稳回升。
剔除随机因素后,二季度石油产业景气继续下调,反映出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受国家控制通胀预期以及相关货币政策作用的影响,出现了国内油气需求增长放缓,内在增长动力减弱的运行特征。二季度尽管国内油气消费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增速放缓。统计显示,4月至5月份,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7.96%,增幅比一季度下降3.94个百分点,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一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
成品油供应偏紧将有好转
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供需状况仍略显偏紧。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后,国内成品油价调整相对滞后,且调整幅度仍未能完全到位,导致成品油加工利润下滑,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特别是山东地炼等社会加工生产能力停工减产较多。尽管上半年几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保障国内供应努力维护装置开工率,但总体成品油产量增长仍有下降,落后于需求增长。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5月份,国内成品油产量完成1.1亿吨,同比增长9.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比今年同期表观消费量落后1.9个百分点。
下半年,这一状况预计将有所好转,供需有望趋于宽松。从需求看,在调控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的作用下,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将放缓;从供给看,影响国内成品油生产减速的价差因素逐渐消除。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缺乏再次大幅上涨的基础。近期经合组织成员国联手向市场抛售战略原油储备,已经表达出西方国家力图打压国际油价、控制通胀预期抬头的政策趋向。在成品油价保持目前水平的基础上,企业生产积极性将有所恢复,随着6月至7月份国内主要炼油加工装置集中检修的完成,预计下半年成品油生产增速将保持在现有水平,逐步扭转上半年生产增速慢于需求的状况。
此外,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车用汽油及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轻柴油、5-7号燃料油关税分别由之前的5%、9%、6%、6%下调为1%、0、0与1%。进口关税大幅下调,较大程度减轻国内进口油品的成本负担,将有利于促进石油企业扩大进口,对稳定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具有积极意义。
努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从石油产业前两个季度景气运行的情况来,今年以来我国油气需求总体增速保持在较快水平,上游资源对外依存度继续加大,1月至5月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5.16%,比去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18.05%,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8.86个百分点。在进口量增加的同时,进口价格大幅攀升,数据显示,布伦特现货原油价格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33.8%,导致进口成本快速提高,进而影响到国内下游油气加工行业的积极性,形成供应偏紧的不利局面。
当前,保障稳定、高效、清洁的油气供应,是经济长期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针对我国油气资源并不丰富,国际定价能力不强的现状,应从多个方面增加在油气领域的投入,拓展油气资源渠道,优化油气供需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和石油产业的安全。
首先要立足国内,加大投入,提高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大,风险高,政府应设立能源风险勘探、煤层气开发利用等专项基金,鼓励并扶持企业加快油气资源的勘探。同时,加大财政预算内和国债资金对油气基础设施投入的支持。投资重点包括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二期、成品油和天然气商业储备库、石油跨区域输送通道和管网,以及城市居民供气管网等。
其次要统筹推进油气资源税费改革,增强企业勘探开发积极性。目前,国内油气资源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加大,油气完全生产成本总体有所提高,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为此,建议统筹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在提高资源税收的同时适当提高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统一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同时,参照国外对尾矿、贫矿开采扶持政策,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项优惠政策,对低丰度、低渗透和高含水油气生产实行税费减免。对页岩气、致密砂岩气、油砂油、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给予多方面优惠政策。
再次,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多方位参与能源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尤其是大型油气企业开展海外资源开发和并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组建境外石油开发投资公司;为重大境外能源投资项目以及风险勘探项目提供贷款贴息、优惠贷款或提高财政注资比例。
最后,要提高我国国际原油定价话语权,逐步增大我国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国内原油储备,包括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同时加快建立石油期货市场,通过远期合约交易,实现长期协议交易,固定交易数量,锁定交易价格,从而规避石油价格剧烈波动风险,控制成本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