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岸边安新家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魏周延

6月下旬的一天,记者走进坐落在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黄河岸边的接官亭新村,48户刚从大山深处搬住乔迁新居的村民们,家家户户燃放烟花鞭炮,载歌载舞。当天,皋兰县什川镇接官亭村异地搬迁扶贫项目竣工暨入住仪式,正在新建的接官亭新村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我们这个新安置点有48户人家,都是一字排开新建的房子。”听说村里今天集中搬迁新居,60多岁的魏直明老人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从20公里外的旧居住点来到新安置点。老人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新安置点水电齐全,路修得平平展展,卫生所、篮球场、健身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真是‘占地不多功能多,造价不高质量高’!”

接官亭村四面环山,以前这个小山村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由于地处深山大沟中,村民们进出一趟至少得花费两三个小时,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多以一家一户养山羊为主业,老人就医、孩子上学、出山购物都很不方便。搬出大山,摆脱贫困,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的一个心愿。

新落成的接官亭新村占地25亩、投资500余万元,水泥铺设的村庄道路,“一坡水”砖木结构建造的农家新院落,做饭不用柴火的沼气池,清澈的入户自来水,干净卫生的新式厕所。

魏直明老人的新家有5间房,面积60多平方米,客厅内宽敞明亮,卧室里干净整洁。门口贴了一副大红对联:“安居工程顺民心,异地搬迁颂党恩”,横批“乐享盛世”。“现在的好日子做梦也没想到。”魏直明老人乐呵呵地说,村里以前最好的房子就是土坯房,现在全是崭新的砖瓦房。以前,吃水靠“三马子”拉,点灯用煤油,手机没信号,电视没图像,去趟兰州和县城,还得赶早坐“三马子”去镇上坐车,“现在搬到新村后,坐班车上兰州、进县城也就半个小时。”魏直明告诉记者。

“异地搬迁后,最重要的是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什川镇党委书记魏孔毅介绍说,接官亭新村安置点的产业怎么发展,政府在之前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山坡地栽上优质桃树,水地种些甜瓜和蔬菜,虽说造地及配套设施成本高一点,但从一年‘一茬田’变成‘多茬田’,农民的收入还是比较好的。过不了一两年,这里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