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季度以来,全国汽车市场连续2个月出现回落,给为其配套的车用发动机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11年5月份,受全国整体汽车产销同比环比双双下降,车用发动机市场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目前来看,车用发动机市场到了转折的临界点,全年能否保持正增长,后3个月的走势将非常关键。
对此,受去年高速增长影响今年开足马力生产的国内车用发动机企业目前状态如何?行业领军企业对今后的市场走势有着怎样的判断?他们进行了哪些调整?带着这些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日前,记者走进名列2010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二位的潍柴控股集团进行调研。
提前着手应对 提高抗风险能力
“今年一季度潍柴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潍柴”)延续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生产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入二季度后,由于受全球经济复苏放慢、国内经济政策紧缩、配套行业市场下滑等因素影响,4至5月份出现明显回落,运行趋势为前高后低。然而,得益于年初以来就着手推进的市场和业务结构调整工作,潍柴二季度的回落幅度明显小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潍柴控股集团运营管理部副部长王国玉表示。
2010年,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直接受益的商用车、工程机械需求回升,下游重卡客户陕汽、福田、包头北奔、江淮以及工程机械客户龙工、临工、徐工等均实现大幅增长,作为国内重型发动机领域的领军企业,潍柴也因此实现高速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对行业政策、宏观环境的分析,认为2011年这种高增长的势头可能会有所减缓,市场需求可能有所衰退。要实现平稳发展,必须要提前着手应对。”王国玉告诉记者。
潍柴将目标定为“打造成以整机为导向,并拥有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极。”
实际上,今年初,潍柴集团就开始大力推进市场和业务结构调整,以创造更大的增值空间。王国玉介绍说,首先是突出调整市场结构,在巩固10L、12L发动机在重卡、50装载机市场优势的基础上,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发展2-4L机、5L/7L发动机、大马力船用动力等产品,逐步做大在轻卡、客车、非装、船舶等市场份额,真正形成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其次是突出调整业务结构,更加重视发动机延伸产品发展,以发动机为核心,逐步做强企业在发电设备、天然气发动机、再制造、产品出口、后市场、物流等业务领域的优势,实现与产业链相关方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开拓新兴领域业务,降低企业未来运营风险。
向多元化进军 发展新兴业务
在潍柴动力西港(潍坊)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组装气体机。
“据使用过的出租车司机反映,相比于之前使用的汽油发动机,气体发动机的使用成本下降55%左右,因此市场需求很大。公司从正式投产以来,每年的产量都跳跃增长,2009年是1800台,2010年3600台,今年目标是到1万台。1至5月份,刚完成2815台,同比增长189%,但要完成任务,还要做很多工作。”潍柴动力西港(潍坊)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玉先说。
为适应商用车的配套需求,潍柴动力西港集合国内最强发动机制造优势和国际最先进燃气技术优势,在潍柴动力WP5、WP6、WP7、WP10和WP12蓝擎系列发动机基础上,引用先进的气体电控系统,成功开发了WP5、WP6、WP7、WP10、WP12等车用气体发动机产品,功率覆盖155-280千瓦,达到国Ⅲ、国Ⅳ排放标准,满足LNG、CNG、LPG三种不同燃料,广泛应用于城市公交、公路客车、商用卡车等各个领域,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潍柴动力西港是新成立的合资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构建,公司在2008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的新能源发动机公司。
新能源发动机项目仅是潍柴向多元化进军的一个缩影。在潍柴全球物流配送中心,4.4万平方米发动机生产零部件仓储库、1.5万平方米发动机生产零部件排序优化库、1.8万平方米发动机市场服务零部件配件仓储库、2.3万平方米发动机整机库等仓储设施,以及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并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和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的技术,让人感受到潍柴集团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构筑协同发展、高效运转、规划一致的供应商体系的决心。
“通过构建全物流价值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厂可以根据配件到达日期安排生产,减少库存,掌握生产主导权。潍柴全球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全面满足千亿级绿色动力制造物流配送需求,为打造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建设现代国际化潍柴集团奠定基础。”王国玉对于物流园的前景非常看好。
潍柴集团围绕市场需求,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导入新兴业务,打造全新的产品平台,以确保产品战略支撑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大科研投入 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潍柴的技术中心,宽敞明亮的设计大厅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正伏案工作,场面十分壮观。据潍柴主管科研的执行总裁孙少军介绍,目前潍柴在潍坊、重庆、上海、杭州、扬州等地以及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设有7个研发中心,每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以保证潍柴协同全球研发力量,紧盯世界前沿技术,研发出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
前端伸向美欧,而另一端,潍柴的研发则扎根于市场末梢。在潍柴重机发电设备公司的发电机组测试区,记者正好遇到客户前来查看设备生产情况,发电设备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向客户对产品的技术属性进行了介绍和检测。据介绍,在潍柴,不仅客户可以主动提要求,相关的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按规定也要一同走访用户,由此确保先进技术扎根在用户需求上。
从最初只有几十人的研发团队,到如今1700多人的队伍,潍柴在研发投入上十分舍得,也获益匪浅。近几年来,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2010年仅潍柴本部就投入研发费用8亿元,2011年1至5月份已投入研发费用3.5亿元,同比增加94.4%),抢占技术新高点。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潍柴ECU技术、新能源客车动力、国Ⅵ发动机等新产品技术逐步成熟,进一步提升了潍柴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我们有新能源动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平台,掌握了以电控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以新能源、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以动力总成为代表的系统集成技术。在这三大技术领域,潍柴将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为企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孙少军表示,潍柴有信心“挑战全球第一目标”,力争销售额在2015年实现2000亿元,2020年突破3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