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农村·对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题之四
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践行水土保持

刘宁:尽管“十一五”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艰巨,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每年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约占我国年度GDP的3.5%。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开发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忽视生态保护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也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准绳,也是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法律武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们水利部门一定要抓好宣传、抓好贯彻、抓好落实。重点加强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全面推进落实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发挥政府在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资金投入保障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水保搭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

二是夯实规划基础。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编制好规划。以各地水土保持规划为基础,加快编制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科学确定水土保持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防治方略、重点项目和政策保障。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把水土保持纳入公共财政框架,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水利建设基金、金融信贷、税收调节、收益提取等办法,推动水土保持投入多元化。以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为重点,逐步建立国家层面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四是加强执法检查。以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为契机,尽快启动地方性水土保持法规的修订工作,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水土保持技术保障体系。

五是激励社会自觉。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的集中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面向各级党政部门和相关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对新法加以解读,保障新法的各项规定、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

赵众炜:按照新《水保法》的要求,我们要认真搞好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和实行地方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考核办法,完善目标管理体系,把水土保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

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投资大户参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鼓励全社会参与水土保持事业,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

还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和生产建设单位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

毛科:我们注意到,新《水土保持法》对生产建设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方案编报制度。法律明确了水土保持方案是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二是在履行防治水土流失义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在项目投产使用前要开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三是在项目选址选线时,要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对无法避让的项目,依法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严格控制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四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首先考虑进行综合利用,确需堆放的要有专门存放地,并采取防护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我们将认真学习新《水土保持法》,在生产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轻水土流失,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张应昌:对农民来说,要琢磨如何在承包地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处理好治理与开发的关系,要有生态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既要谋划长远,也要顾好眼前。二是水利水保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和技术支持。我们的一些治理方法不是很科学,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我们的治理开发才能事半功倍。

刘宁:您说得很好。在过去的20年里,水土保持的社会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像您这样的水土流失治理大户。

新《水保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要求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应遵循经批准的水土保持规划,这样可以避免治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治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发挥效益。

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国家将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山川秀美、江河安澜、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