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在布鲁塞尔发表报告指出,如果人类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目前的资源利用方式,到2050年全球自然资源消耗量将可能是目前的3倍,地球将不堪重负。
这份题为《减少自然资源利用及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报告指出,人类社会要想在2050年之前避免资源危机,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消耗这一现状。为此,报告建议发达国家将居民人均年资源消耗量在目前16吨的水平上减少三分之二,而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保持目前的资源消耗水平,不要再增长。
报告还呼吁人们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来促进绿色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响应这一呼吁,将绿色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并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其中,荷兰正在大力实施的生物经济政策和发展举措及具体行动值得称道,记者最近走访了荷兰相关部门和企业,发现荷兰在发展生物经济,推动绿色增长方面不乏经典之作,且颇具商业投资价值。
形成地区内企业互动效应
位于世界著名港口荷兰鹿特丹港口附近的代尔夫特市,早在18世纪就以生产陶器而闻名。这里是著名的陶器制造中心,还有食品、化学、塑料、机械、造船等工业,原子能研究中心,且拥有大学和研究机构,对鹿特丹港起着辅助支持作用。现在,这里又增添一个新“元素”,即专事生物能源、燃料、化学和生物材料开发的BEBasic公司。这家公司是一家合资合作企业,其中参与投资合作的包括24家国际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其着眼点是运用生物技术将农作物、食品、能源、化学及生物材料等的研究开发、生产集约化,由此建立从研发到先进技术设备设计制造、建立试验工厂再到规模工厂生产的一整套程序,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新产业链,这一创意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已受到欧洲多国及世界相关行业企业的极大关注。
同样地处代尔夫特市周围的普拉科公司,是一家在生物塑料应用领域技术领先的企业。这家公司开发的生物技术可将多种废弃一次性饮料杯、盘子、餐具刀叉、医用注射器、玩具、包装材料、纺织品和机械部件等作为原料生产塑料及其制品,替代了以糖为原料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该公司这种生物塑料的生产规模未来10年内将达到年产300万吨。目前除了在荷兰本土建有生产工厂外,还与美国和巴西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泰国也建立了合资企业,专门生产机动车用生物塑料座椅。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一新型生物塑料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很好,代表了生物经济发展的全球趋势,公司在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显然,BEBasic和普拉科公司这类生物经济型企业推动了代尔夫特传统产业的转型。由于与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相邻,传统上又有着经济技术支持作用,这种转型自然也在改变着鹿特丹港的经营战略,在本地区内形成了企业互动效应。
事实上,鹿特丹港口近年来也在积极地转型。目前,鹿特丹港除了继续运营传统业务外,正在大力推进生物能源的使用和经营,其中包括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运输业务转向液态气体运输,以及炼化气体、生物燃料管道运输设施建设等。为此,鹿特丹港确立了新的港口产业集群战略,重新定位加工提炼功能,增加了生物提炼设施及生产能力,以此推动生物化学和生物提炼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同时大力吸引投资,扩大港口规模。
目前,鹿特丹港在生物能源产业方面已经获得了相应强势地位,其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据统计,过去五年里,该港口吸引的各类投资达17亿欧元。
创新合作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荷兰是世界化工及农业集群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家也是农业大国。这两项优势为荷兰打下了发展生物经济的坚实基础。得益于这一经济优势,荷兰政府于2010年底决定采取鼓励创新政策,大力发展新型生物燃料和原材料产业,推动生物经济发展。为此,荷兰加强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外国投资者,特别是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投资。
与此同时,为使创新政策有效实施,提高生物经济的产业集中度和运行效率,荷兰政府经济、农业及创新部将水、食品和农业、园艺、高技术、生命科技、能源、化工、数字产业创新、生物经济等九个相关行业产业集中列入协调范畴,从而在某一开发项目上具备高水平知识基础,并能够使企业与研发机构密切协调联系,再辅之以政府的相关经济和外交优惠政策,旨在极大地提高生物经济项目开发的创新能力。对于这一合作开发模式,荷兰经济、农业及创新部所属企业创新主任瑞妮·博格坎普女士将其称之为荷兰传统的“金三角”合作模式,即政府、商业企业和研究教育机构三方密切配合,高效创新开发生物经济项目和产品。
统计显示,2010年,荷兰化工生物行业总收入为480亿欧元,化工产业出口占总出口额的20%,年均投资13亿欧元,其中化工和生物研发资金占到了2.5%,这一行业产业目前正成为荷兰知识力量的核心,并推动着荷兰朝绿色经济转型,目标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变生物原料为燃料
瓦格宁大学海藻研究中心采用先进技术建立的海藻试验工厂今年7月将正式投入运行。这一研发项目总投资约7300万欧元,其中荷兰政府经济、农业和创新部资助了500万欧元,其余部分由企业和瓦格宁大学自筹,预计投入运行后还需投入850万欧元资金。该中心是第一个专注于开发海藻工业化生产标准的研究机构。该工厂设有四个不同的藻类微生物生产系统,以便供研究人员从中寻找发现最为有效的海藻生产。海藻微生物目前被看作是用于生产柴油的资源和化学工业基础原材料,还可从中提炼蛋白质、油脂等。
除了海藻生产和提炼研究开发外,瓦格宁大学同时也在研究利用光合作用开发生物太阳能电池,其用途十分广泛,吸引了世界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参与其中。目前这一项目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预计将投入420万欧元,其中合作伙伴企业将投入170万欧元,其余部分有望来自政府的资助。
在瓦格宁大学内还有一个生物太阳能电池实验室,这里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开发一种从二氧化碳中提取甲醇的技术。甲醇可用作塑料(包括生物塑料)和生物燃料生产的原材料。用二氧化碳作原材料,有助于减少地下原油的使用和气体排放。这项生物太阳能电池及相关食物和生物研究是生物经济建设的一部分。
目前,除了瓦格宁大学生物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正在研发的这项甲醇提取技术,荷兰一家名为“MCN公司”的企业已经掌握了以木屑为原料并从中提取生物甲醇燃料的技术。荷兰MCN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企业之一。由于甲醇可使汽车减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不影响汽车正常行使,因而未来有望成为消费者的主要生物燃料。为此,这家公司于2008年投资上千万欧元开发了一项专利技术,并建造了相关大型设备,以木屑为原料从中提取生物甲醇燃料。
按照荷兰政府的规定,国内市场上供应的汽油每公升必须含有4%的生物燃料,这使得荷兰国内市场对甲醇的需求达到了每年25亿公升。这一汽车燃油消费结构可使荷兰每年减少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5万辆轿车一年的排放量。
为了满足荷兰国内生物燃料的基本需求,MCN公司目前正致力于提高其生物甲醇燃料产能,同时向国外发展,计划于2015年达到40万吨生物甲醇燃料的年产量。届时,MCN公司将每年需要收集木屑150万吨。
据MCN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寻求中国合作伙伴,希望在华建立合资合作项目,共同开拓市场。同时,利用先进的生物能源技术,保护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荷兰投资环境引人注目
荷兰位于北大西洋航路和欧陆出海通道的交界处,面向北海、背负欧洲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此素有“欧洲门户”之称。作为欧洲最发达市场的中心,其方圆500公里内的人口达1.7亿。凭借与欧洲大陆之间快捷的运输网络,从荷兰始发的货物在24-48小时内便能抵达西欧各大市场。
荷兰交通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物流服务快捷。荷兰鹿特丹港是欧洲第一大港,自然成为了中欧贸易的主要中转站。此外,荷兰政府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以鼓励荷兰本地企业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荷兰拓展欧洲市场,不仅省时省力,也能节约开支。因此,几十年来荷兰一直是跨国公司青睐的欧洲总部选址。近几年,中国企业赴荷投资增长迅速。目前,已有华为、中兴、联想等260余家中国企业到荷兰落户,开展欧洲业务。
荷兰是欧盟成员国,其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其他成员国。荷兰75%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在欧盟成员国之间进行的,分别占荷兰进口额和出口额的66%和79%,其中对德国贸易又占其进出口额的25%和30%。在美洲市场以美国为主要贸易伙伴;在亚洲市场则以日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等为主要贸易对象。
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显示,荷兰是世界第六大商品出口国、第八大商品进口国。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00家外商已经进驻荷兰,荷兰也由此成为全球第六大吸引外商投资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亚洲对荷兰贸易的重要性快速提高,荷兰出口中有7.5%输往亚洲,而荷兰从亚洲的进口占其进口总量的21%。进入新世纪,中荷政府签署了鼓励和保护双方投资的协定,大大促进了中荷贸易发展的步伐。2003年,荷兰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2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荷贸易总额已达35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43.8%,2008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0.5%,中国成为荷兰的第4大贸易伙伴。
荷兰的税收制度也是吸引外国投资者的一大优越因素。欧盟内部本身的税率就很低,再加上荷兰与许多国家有税收协定,可避免双重收税。目前,经过调整后的荷兰企业所得税率将维持在20%到25%之间,相比英、法等欧盟大国,这一税率较低。另外,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方面,荷兰也具有比较优势。荷兰人普遍受过良好教育,掌握多国语言、并具备高技术经济所需的复杂技能。除母语是英语的欧洲国家外,荷兰是英语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约八成的荷兰人英语流利,有相当一部分人还能讲德语、法语等语言。此外,荷兰政府为外国企业和荷兰本土企业提供了平等发展的机会。
为了向中国企业推广荷兰作为欧洲门户的良好投资环境,提供在荷兰开展业务的全方位资讯,荷兰经济、农业和创新部分管外商直接投资的专责机构———荷兰外商投资局(NFIA)自2004年起先后在中国上海、广州和北京建立了办事机构,以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走向欧洲发展业务。
据荷兰经济、农业和创新部外商投资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有意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协助实地参观考察、寻找和安排商业合作伙伴洽谈、制定简便易行且个性化的初建方案等。为了方便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投资者及时获得信息咨询,该局已在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及南美洲的巴西等地建立了分支机构,以便与当地潜在投资者紧密合作,促进经贸投资活动。
研发新技术 运营商业化
阿万特姆公司是一家2007年建立的新企业,主要业务是用小型实验装置研究开发如何将生物原料分解反应后制成塑料制品原料的新技术,成熟后确立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的工业标准,在取得专利后投入大型工厂规模化生产。目前,这家企业已经利用其开发的新技术将生物原料转变成塑料原材料,并制造出了高质量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生物塑料瓶。除饮料瓶外,这种生物塑料也可生产运动服装。截至目前,该公司采用这项新技术制成的生物塑料原料,比以原油作原料生产的塑料原料每吨便宜300美元,不仅取得了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还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目前,市场对这种生物原材料的需求每年为1亿吨。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说,未来公司计划以自身开发的这一新技术寻求合资合作伙伴,以生产新型生物原材料。但到2015年将首先建立一座自己完全控股的大型工厂。目前,公司的合作伙伴已有英国石油、壳牌、谢夫隆和道化学等大型跨国企业,以后还将在不断创新技术,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合资合作伙伴。
ECN是欧洲能源技术领先的领头羊之一。这家公司拥有的一项先进技术,可以将多种废弃物如废弃木材、农用肥料、草和其他花园废弃物等多种生物废料加工制成燃料粉末,经过进一步加工处理后制成燃料棒,如同柴火棍大小的烧碳棒一样,其燃烧性能可与煤块媲美。截至目前,该公司这种燃料棒的试验性产量为每小时5吨至10吨。
此外,ECN公司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燃气生产技术,利用间接燃气发生器和独有的工艺,将同样的废弃木材、农用废料等转变成燃气,可供一般能源消费。据这家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打算利用这项技术量化生产具有环保意义的“天然气”,从而使其成为市场上能源供应的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ECN公司多种燃气研发项目即将投入大规模生产,因而合资合作者也纷至踏来,许多合资合作意向也正在进入谈判阶段。
FEYECON公司十年前还只是一间专为附近代尔夫特大学配套服务的实验室。由于这里不断地成功开发出新技术,并投入了商业应用,因而逐渐成长为一家技术开发企业。目前,这家公司主要在二氧化碳再利用和海藻种植及生物材料提取等技术领域见长。
据FEYECON专家介绍,他们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新技术。其中之一就是将二氧化碳在高压下转变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可用于蔬菜、水果及食品保鲜或脱水储藏,其成本大大低于一般的冷藏技术。此外,该公司还开发出了一项新技术,可从海藻中提取生物燃料、食用咖喱油、药物、可用于制作防晒霜的抗氧化物原料及有色、无色塑料原材料等。
据介绍,这些新技术大都已经或即将投入商业化生产和应用。受益于此,这家仅有35人的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建立了药物开发分公司,同时也正在筹备建立以抗氧化产品开发为主的化妆品公司。
FEYECON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十余家国际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今后的发展将继续坚持科技开发企业定位,着重有偿订单合同式技术开发业务,充分利用自有专利技术,实行商业化运营,力争赢得更大的市场。
据科学家预计,下一个十年里,磷酸盐将成为世界稀有资源。众所周知,植物生长需要磷酸盐作肥料,但目前从天然矿物中提取的磷酸盐正日益呈现减少趋势。不过,现在人们已经发现,由于都市生活和农业废水中有着丰富的磷酸盐,因而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着眼开发相关技术,以便从这些废水中提取磷酸盐和其他生物原料。在荷兰东部OLBERGEN,著名品牌AVIKO土豆工厂在薯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土豆皮,都被送往附近的一家废水处理厂,利用该厂自身拥有的生物加工处理技术从中提取磷酸盐。这家废水处理厂还可将废弃生物原料加工成液化燃气,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都用作水厂自身发电供热,最终经过处理净化的中水(纯度在90%)还可用于种植海藻作物和农业灌溉,实现了循环再利用。
目前,AVIKO土豆工厂和附近废水处理厂都已经在废水处理和生物材料循环利用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回报。仅仅两家企业之间在废水和液态生物燃气等方面的交换就免去了正常情况下废弃物处理的费用,AVIKO土豆工厂免费处理了废水,这种商业化经营可谓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