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摸清“家底”,科学规划海洋经济蓝图
——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成果综述
本报记者 郑 杨
我国海水养殖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图为水产养殖户正在为网箱中饲养的海鱼投食。本报记者 周 琳摄
图为运输人员正在用吊车搬运收获的海带。本报记者 周 琳摄

编者按 6月29日,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历时一年多、备受关注的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圆满结束。

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摸清海洋经济“家底”,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这是“十二五”全面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求。国家海洋局此次在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典型地区开展的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为下一步全国海洋经济普查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项重要的“摸底”工程

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是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中惟一的县级试点地区。连云区是汇聚江苏省海洋优质要素资源最集中的地区,用海类型丰富,包含渔业、交通、旅游等9大用海类型,拥有可用于临海工业发展的低产盐田200多平方公里,以及近海可养殖水域60万亩。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摸清了全区涉海企业的情况,了解了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状况。今后我们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充分研究、分析、运用调查成果,更加科学地指导海洋开发。”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程勇说。

“此次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工作从省、市、县三个层次开展。在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水平、海洋产业发展规模、海洋统计基础等因素后,选择了上海市、广东省为省级试点地区,山东省烟台市、浙江省舟山市为市级试点地区,连云港市连云区为县级试点地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胜介绍。

海洋经济调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仅仅是“试点”,已显现出其涉及面之广、工作量之大。据了解,试点期间共调查涉海法人单位4.6万多家,收回调查表7.2万张、调查问卷1.7万张,聘用调查人员5046人。

那么,我国为何要耗时费力开展海洋经济调查?“全面总结、评估‘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科学规划‘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蓝图,迫切需要掌握准确、全面的海洋经济数据,这是我们谋划设计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的初衷和目标之一。”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说。他认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的必要性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海洋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海洋经济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域利用;重资源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的“三重”与“三轻”矛盾突出。同时,还存在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雷同,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碳型产业少的“两同”“两多”“两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开展海洋经济调查、普查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厘清搞透。

二是摸清海洋经济“家底”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完善了全国海洋经济信息网,研究建立了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制定实施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国家标准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等行业标准,开展了首次涉海就业人员、海岛海洋经济专项调查,编制发布了《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虽然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统计制度、方法、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还不能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及时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海)产业等的快速增长对海洋经济带来的影响。这也是调查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是政府部门促进和引导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家海洋局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开展国家海洋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和评估能力建设,为加快项目的实施,迫切需要通过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在摸清海洋经济“家底”基础上,确定经济动态监测和评估系统的基线,确保系统为各级政府在制定引导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时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总而言之,开展海洋经济调查,是找准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确立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丰硕成果,重在应用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市、广东省、山东省烟台市、浙江省舟山市、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等三个层级的5个试点地区,都通过此次调查初步摸清了“家底”,获取了当地海洋经济的大量基础数据。记者在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总结大会现场看到,仅调查所形成的试点涉海法人单位名录、主要海洋产品分类目录、调查数据集等,就有沉甸甸的46册。

当然,海洋经济调查的最终目标是对所掌握的调查资料进行开发应用,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为了使这些来之不易的调查成果发挥最大效益,试点地区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形成了对当地海洋经济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及详尽的专题研究报告。

以上海市为例,作为省级试点地区,上海通过试点调查,不但建立起了涉海法人单位底册和名录,而且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要素、制约要素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科学分析。

根据对上海涉海产业的清查结果分析,上海已基本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主体,海洋电力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等共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尽管上海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但总体上仍偏重于传统的海上运输业及由此带动的相关服务型产业,以海洋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主的海洋第三产业占了绝对优势,而海洋第二产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处于明显弱势;新兴的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规模,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如何推动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报告分析,针对海洋三次产业比重失衡、第二产业弱小的现状,上海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应该以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海洋第二产业为突破口,予以优先开发、重点支持;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上海海洋制造业新高地,使上海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中心。

报告分析,上海未来还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扶持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药物、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是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上海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应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同时,政府应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科技协作、产业政策导向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着力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区和新兴海洋产业项目,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新兴海洋产业集群。

王宏表示,各试点地区应在总结此次调查经验和梳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调查成果应用于区域和行业发展中。

为全国海洋经济普查“探路”

除了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此次海洋经济试点调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为即将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普查“探路”。

据了解,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国家海洋局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普查的开展。试点调查的顺利实施,无疑为下一步全国海洋经济普查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王宏指出,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与全国海洋经济普查二者在调查内容、范围、成果上都不尽相同,试点调查主要是针对典型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调查技术方法,探索建立适应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方法。

此次试点调查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调查范围大、涉及产业广。试点调查对象涉及近5万家涉海企事业单位,调查区域涉及5个试点地区的71个沿海县、16个沿海城市以及7个非沿海地级市,调查内容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中类和313个小类。这充分反映了试点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二是调查层级多、涉及部门多。试点分省、市、县三级开展,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协调和动员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和支持试点调查的难度大、任务繁重。然而,各级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机构和广大调查人员迎难而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充分体现了试点调查组织机制的协同性。

三是调查环节多、涉及表格多。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是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涉海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数据审核汇总、数据分析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试点的效果。各级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机构和广大调查人员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体现了试点调查工作环节的精细性。

王宏认为,试点调查检验了涉海法人单位的清查方法,验证了调查制度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探索了调查员选聘与培训方法,实践了地方政府与海洋部门、海洋部门与统计部门多方配合的组织模式,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普查、尽快摸清我国海洋经济的“家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