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功不可没。统计显示:2010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继续稳居全国前三名。当年山东省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4106件,位居全国第六。
增强意识 维护合法权益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要与别人去打官司。”山东德佳机器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小鸥讲述了一段专利维权的亲身经历,并从此改变了观念。德佳公司发展10年来已经申请国内专利百余件,其中近20%是发明专利。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发展形势一直很好。但有一段时间,国内部分市场出现下滑。查找原因邓小鸥发现,有企业仿冒生产德佳的专利产品,甚至明目张胆在展会上与德佳竞争。
“当初还想只要没有大的冲突就不去理会对方。”但忍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年,当他了解到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后,终于决定向济南市知识产权局投诉。济南市知识产权局接到投诉后,主动登门,帮助德佳公司分析情况,确定维权方案,指导德佳公司很快进行了调查、取证。最终,德佳将对方3家企业告上法庭,并在近日获得一审胜诉,拿到了经济赔偿。
与德佳公司一样,许许多多的山东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大潮的搏击中,逐渐懂得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山东富美科技有限公司、宝世达集团公司、中德设备有限公司……在记者走访的数家企业中,记者了解到的事实大同小异,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生命线。”
“只要去举报,就会立即有人查,有人管,以前受理快查处慢的问题没有了。”多名曾经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行过投诉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达了一致的看法。每年4月26号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知识产权局都要在全省各地举行各式各样的宣传周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构建宣传网络,使公众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努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政策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增强。
“维护企业及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是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爱民表示,企业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主体,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就是推动经济发展。
创新服务 专利助企惠民
“您好,这里是12330知识产权公益服务电话。”在济南,记者试着拨打“12330”公益服务电话,得到了热情周到的回答,对记者提出的关于知识产权维权问题的咨询,对方也给予了专业的指导。
“当初遭遇侵权不知道应该找谁,先试着拨打12330,没想到一个电话就得到了指点,现在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不明白的事就打12330,遇到被侵权问题再也不会投诉无门了。”记者在山东采访时,企业负责人和社会公众都反映已经把12330电话当成了随身的顾问和“秘书”,都喜欢上了这个不见面的“朋友”。
在山东多家大小规模不等的商场进行的实地采访,没有发现各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商品。一家商场的店员向记者表示,近半年来商场里检查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的有关部门明显多了,商场进货渠道的管理也严格了,现在假冒伪劣商品钻空子的机会少多了。“这是进企业、进商场、进校园,广泛开展专项行动执法及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教育的结果。”李爱民说。
不仅如此,在济南走访时记者发现了这么一些新鲜事:当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不仅免费上门为企业安装专利数据库,还免费为企业培训专利人员。“知识产权局就是我们企业的‘娘家’。”山东富美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庆利用淳朴的山东方言表达着自己的真切感受,“不仅帮助我们维权,还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维权能力。”
“将专利保护的窗口前移,培养企业专利维护和使用意识。这样一方面避免了企业重复研发,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无意识的侵权行为。”李爱民介绍说,服务企业是专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机制 促进长效稳定
在有些地方,知识产权保护经常遭遇行政执法难,“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局面是最大制约。山东省创新体制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山东省在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第一个建立起山东省专利行政执法总队,解决了编制,健全了队伍,并划拨了经费。“目前,山东省已经拥有近800人的专业执法力量,而且山东省委省政府在编制、经费上给予了充足的保障,成为开展专项行动和日常执法的最大优势。”李爱民说。
目前,山东省17个市和125个县(市、区)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工作投入显著增加。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拥有国字号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企业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各部门协作联合打假不留死角,给企业吃了‘定心丸’。”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从中不难看出山东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执法、宣传、制度、服务力度上的加强,知识产权局与公安、工商、版权、海关、法院等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的默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努力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李爱民认为,除了加强独具特色的援助服务和引导工作,进一步加大相关制度建设和专利执法队伍建设,着眼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她介绍说,去年5月,山东省出台了国内第一部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其中规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举报制度,受理有关举报、投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巡查制度,及时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这无疑成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的一个法律依据。
试点示范 开创工作新局面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国务院先后批复的国家级发展规划。目前,这两个经济区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知识产权则为“蓝”“黄”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提供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2010年,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8个城市,申请专利达到55940件,占山东省申请总量的69.1%,其他9个城市的专利申请,仅占全省的30%左右。山东省在经济区探索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新模式,以示范带动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创新。
“在各项知识产权工作中,山东省突出了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李爱民说,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带动,山东不断开创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济南、青岛先后建立了3个全领域专利数据库和海洋、食品与酒业、数控机床、农业技术装备、黄金产业5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不仅如此,山东省还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了汽车零配件和钢铁这两个省级知识产权信息中心。
截至目前,山东省共拥有国家级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15个,其中示范城市6个、示范创建市3个、试点城市6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7个、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市、区)2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6个、国家级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46个、企业专利工作交流站4家,3个市入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实施单位,1个产业化试点基地。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直接受益于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试点期间,园区共申请专利3313件,其中发明专利1341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园区成立16年来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的5倍;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种技术标准600余项,合作项目89项,累计实现产值23.4亿元,上缴税金2.2亿元,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盘活、优化了园区科技创新资源,在健全完善城市功能、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山东省城市、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知识产权事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全省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如海尔、海信、重汽等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全省先后有5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继续稳居全国前三名。当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4106件,位居全国“前十”之列。“知识产权在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李爱民强调,当前山东省正处在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强烈的需求,是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走过场”和任何外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