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才能充分保障“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才能真正惠农利民。
上图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2010年交易量达100亿公斤,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交易总量的3%。
资料照片
左图 种苗产业正成为寿光市蔬菜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工人在寿光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的日光温室大棚里育苗。 本报记者 鲍晓倩摄
在山东省,寿光市的“文家坡”牌韭菜大名鼎鼎,冬季最高能卖到2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文家韭菜协会会长李万民说,协会优质韭菜生产基地生产的韭菜能达到绿色食品A级要求,不施农药,采用防虫网,进行工厂化管理,虽然一亩产量才2000斤,但由于价格高,一亩地就有4万至5万元收入。
如今,文家韭菜协会发展了11个专业村加入,近500户农民通过标准化种植韭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文家韭菜的发展是近年来山东省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010年,山东省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含瓜类)3060万亩,总产10238万吨,产值突破1700亿元,设施蔬菜面积1320万亩,为全国第一,为我国“菜篮子”的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才能充分保障“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才能真正惠农利民。“小菜篮”可以也应该成为大产业。
标准化生产惠及两端
“我的西葫芦在大禹龙腾蔬菜专业合作社霍经理的指导下,采用生态方法种植管理,进行有机食品转换认证,产品直接进了超市,1斤能卖到5块多,比市场价高出2到3倍,生产效益也翻了番,咱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了!”望着满棚绿莹莹的西葫芦,山东省禹城市伦镇太和村的菜农周孝忠高兴地合不拢嘴。
“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禹城市在发展蔬菜产业的过程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为此,禹城市确定了“一地、两园、三线、四方和多点”的蔬菜发展格局,发挥优势,全力发展。2010年,禹城市财政在11月中旬前对乡(镇、街道办)集中连片新建30到50个温室蔬菜大棚的,每棚奖励5000元,新建50到100个温室大棚的,每棚奖励6000元,新建100个以上的,每棚奖励1万元,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蔬菜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发展。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农户”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在提高产量、控制质量、创立品牌等方面弥补了农民分散经营的不足。据统计,山东有农业专业合作社4.3万个,农民经纪人17万人,寿光的乐意牌蔬菜、章丘的鲍芹、莘县的洋香瓜、青岛马家沟的芹菜等都是通过专业合作社打响品牌的。
蔬菜的产业化发展让山东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山东省蔬菜协会秘书长孙继祥介绍说,2010年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达6990元,在一些蔬菜主产区,蔬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0%至80%。
城市居民也从蔬菜的产业化发展中获益。正因为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山东省生产的蔬菜质量安全得以保障。“寿光市有412种蔬菜产品获得了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认证,寿光生产的蔬菜100%达到无公害要求,15%的蔬菜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介绍说,寿光还建立了严格的蔬菜质量监管检测体系,蔬菜质量安全食品监控与信息管理平台在全市生产基地、蔬菜交易市场、超市、乡镇等613处设立蔬菜质量检测室,实现了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上报;对生产使用的农药进行严格审查,通过检测备案登记的产品才允许进入寿光市场销售。
流通环节更需组织化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6个2.2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中,每天交易蔬菜量超过2000万斤,交易额超过4000万元。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提供货栈、冷库、冰厂、汽车旅馆、停车场等相关配套,200多家物流公司进驻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现场交易、网上交易、电子拍卖、冷链加工、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
“2010年,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交易量100亿公斤,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交易总量的3%。”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涛介绍说,目前,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已经开始凸显出中转市场的特点,外来菜越来越多,本地菜比例越来越小,仅占20%左右,海南、云南、江苏、浙江、广东、内蒙古等地的蔬菜都运到寿光来进行交易。
山东省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流通体系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流通环节的发展也从更大范围内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发展蔬菜产业,既要抓好生产环节的产业化,更需要加强流通环节的建设。目前,80%以上的蔬菜仍然需要依靠批发市场走向市场终端,对各级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国家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持,有必要纳入公益性范围。”山东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副处长王芳说。
流通环节的规模化和组织化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陈涛表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流通模式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有的是从产地市场直接对接全国各地二级市场,如北京的新发地;有些是做“农超对接”、酒店直供;有的直接发往销地的三级市场。目前,对接二级市场仍是主要渠道,占80%以上。
据调查统计,山东省有60家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蔬菜专营市场占30家,2010年年交易额1647亿元,交易量1.14亿吨,其中蔬菜占30%。
提升流通环节组织化程度,生产企业也在做,山东省寿光市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公司副总经理高国磊介绍说,田苑果菜企业自有基地1000亩,常年带动500个大棚进行标准化种植,创立品牌,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各大超市开设直销专柜102个,田苑果菜90%的蔬菜直供超市,10%进入大型酒店,跟公司合作的农户从不会遇到“卖难”。为了保障流通环节的质量,田苑果菜公司自建了物流车队,有车辆13辆、冷链车2辆。
流通环节组织化程度的提升,需要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很大作用。山东省加强蔬菜市场动态监测,通过山东农业信息网、山东农业商务网等监测、分析市场行情、价格走势,同时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农产品信息,免费发送供求信息,定期发布价格信息,对农产品交易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中国寿光蔬菜网立足寿光蔬菜之乡,为全国蔬菜产业提供蔬菜种子、农药、肥料等蔬菜资材类的信息,为蔬菜贸易商、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等保鲜蔬菜采购商提供供求信息,寿光蔬菜网发布的价格行情成为我国蔬菜市场的“晴雨表”,有效地调节和引导了市场。
让“菜篮子”成为大产业
2010年,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13亿元。通过大力实施“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蔬菜产业化运作模式,集团在各地构建了近10万亩“七彩庄园”品牌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带动农户3万户。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俊洋介绍说,黄瓜、西红柿等36个品种先后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三品”认证,成功申报了寿光大葱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七彩庄园”品牌系列蔬菜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的发展过程是产业链不断拉长的过程。如今,集团经营业务涵盖蔬菜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物流配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电子商务、温室工程等,成为覆盖蔬菜全产业链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山东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蔬菜产业链,在科技支撑下,蔬菜产业的各个环节不断细分。”山东省蔬菜协会秘书长孙继祥认为,蔬菜产业链不断拉长意味着发展的机遇与空间,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产业。
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是寿光市最早的工厂化育苗企业,2010年产量达到3600万株。“工厂化育苗,抗病毒、防虫害能力强,根系发达,品质大大高于农民一家一户育苗,是蔬菜产业发展的趋势。而同样面积的日光温室大棚,育苗的收入能达到30万元,效益远远高于蔬菜种植。”公司技术总监王瑞瑞说。
种苗产业正成为寿光市蔬菜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2011年,寿光的育苗能力将达到15亿株,产值13亿元。”寿光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表示,寿光不可能持续扩张蔬菜生产规模,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蔬菜品质提升、产业高端化发展。除了发展种苗产业,农业部和山东省签署黄河三角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发展中国蔬菜种业基地,寿光还将致力于引进国外先进的蔬菜种子,研发和推广国产蔬菜种子。
“我们的目标是,3年以内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只有形成航空母舰型的龙头企业,才能继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丁俊洋说,未来3年,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将重点打造年育苗能力2亿株种子的育苗体系、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的蔬菜生产基地体系和蔬菜深加工体系,建设包括高端配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的营销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并于2010年开始实施果菜振兴计划,财政投入78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棚体改造、机器设备更新、新品种推广应用。
“‘十二五’期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力争扩大到150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达到1.1亿吨,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山东省的蔬菜产业发展不仅让山东菜农走上致富道路,更探索出一条惠农利民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为全国的“菜篮子”供应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