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泸州,是一座因美酒而闻名、因生态而宜居的城市。近年来,泸州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建设城市森林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举措,城市森林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城森林环两江,满目青翠醉酒城”的景观,为打造川滇黔渝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2010年,泸州市森林面积达到89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8%;绿化覆盖面积975万亩,绿化覆盖率53.1%;城区森林绿地面积达到6.3万亩,绿化覆盖面积达到7万亩,绿地率34.6%,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7平方米,辖区内公路、铁路、水系绿化率达到98%以上,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一座生态优美之城、创业宜居之城、品质生活之城正在崛起。
城市美化与乡村绿化互动
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重要节点和长江上游显著位置,肩负着长江上游和川渝与云贵高原之间的两大重要生态屏障职责。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泸州市坚持全区域建设城市森林的理念,通过主城区增绿添景、通道绿化扩建、县城绿化升级等工程,大力推进城区森林建设;通过重点工程拉动,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全域生态建设,10年共计实施造林工程270万亩,石漠化治理40万亩,低产林改造50万亩,常年森林管护746万亩。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全市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整个城市绿树掩映,森林环绕。城区大道、长江、沱江及滨江公园等,处处森林覆盖,苍翠欲滴;锦绣山水等小区花团锦簇,候鸟成群;龙城泸县、荔城合江、雨城叙永、酒乡古蔺4个省级绿化模范县异彩纷呈,争相斗艳;长江两岸,花果飘香;永宁河畔,翠竹幽长;玉蟾雄关,松涛阵阵;隆纳高速,绿廊成荫。
泸州市城市森林建设取得的成效,受到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营造林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先进集体”。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高奖项——“李冰杯”一等奖。
森林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
泸州市在建设过程中,将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完善城市生态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通过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全市每年以20万亩的速度推进各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竹产业为主导,特色经果林和生态旅游为两翼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竹林面积达260万亩,特色经果林面积120万亩,泸州成为川南竹业经济带上的核心和龙头。黄荆、福宝、方山、凤凰湖、天仙洞等成为生态旅游的新秀。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800元以上。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的叙永县水尾镇青杠村,人均竹业收入上万元。纳溪区、叙永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林业产业10强县。
在建设城市森林的同时,泸州城市吸纳和辐射能力也大幅度增强,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几位。
宣传引领与全民参与互动
泸州市森林建设的成就来源于坚持不懈的人工造林,来自于全民参与的爱绿、护绿意识的形成。
群众护绿意识强烈,林业职工更是备加爱护,像全国优秀护林员李阳贵一样的众多森林管护者扎根林区,日夜守护,加上泸州市预防森林火灾、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措施有力,让泸州森林资源安全得到保障。
城市森林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生态工程和社会工程,工程的推进需要全社会形成巨大合力。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建设,编制城市森林建设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办重大事项,广泛组织发动群众投入到植树造林和城市森林建设活动中去。
爱绿护绿、植树造林已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每年春节后一上班各级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现已坚持了20年,带动全市人民义务植树3亿多株,公民建森募捐、认建认养投资上亿元。“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泸州市委书记朱以庄表示:“泸州市将努力实施城市森林建设10年规划,把泸州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川滇黔渝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让泸州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城市绿卡
泸州市有着近900万亩的森林,生长着5900多种植物群落,繁育着210多种野生动物。在城区,300余亩的百年香樟,是城市的“天然绿肺”;4500多亩的张坝桂圆林,是中国北回归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享有“泸州绿色客厅”和“活文物”的美誉;上百万亩的黄荆、福宝原始森林,是地球上同纬度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林带,堪称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图片由当地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