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艺术品投资与收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画收藏由盲从走向理性
□ 胡考绪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稿子,题为《书画与葡萄酒,不理性的消费》,当时是有感而发。两瓶品质差不多的葡萄酒,市场上的差价竟达到数倍甚至10多倍。更奇怪的是,价格低的未必好卖,价格高反而有人喝。在法国或澳大利亚一瓶不过百元人民币的酒,在中国市场可以卖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由葡萄酒的“怪异消费”联想到当时国内书画市场的一些“怪异现象”——艺术水准很高的画作经常卖不过一些艺术水准一般甚至低下的画作,购画者不看艺术而看画家的“头衔”与“名气”,导致市场价格与作品艺术价值不符。

但笔者发现,随着书画市场的发展,人们对书画的收藏逐渐理性起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一是目前艺术水准的高低在价格行情上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凡是艺术水准高而且稀少或唯一的书画作品,价格猛涨,与一般作品的差价越拉越大。如李可染的《长征》、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在去年的拍卖会上成交价都过亿元。又如艺术水准很高但长期被市场冷落的一些书画家的作品,开始价值回归,如林风眠等人的作品,价格也在大涨。与此同时,一些艺术水准不是很高但一直在高价位的书画作品,市场价格不升反降。

二是在与“头衔”、“名气”博弈的过程中,艺术水准开始主导行情。典型案例是一批知名度不是很高但艺术风格鲜明的实力派画家的作品,正为广大收藏者所接受,并不断刷新拍卖纪录。市场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市场导向已经挑战和撼动了原有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而这一切,正是书画收藏走向理性的印证。

三是收藏“口味”从单一转向多元。在书画市场发展初期,传统水墨和写实风格的作品是收藏的“正餐”,如今,收藏选项日趋多元化,国画、油画、水彩甚至中西合璧的画作,只要艺术含量高,都有很好的市场。特别是一些艺术水准较高但一直处于价值洼地的水彩画,价格涨幅更大。

四是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前些年,某位画家一“包装”,一“炒作”,就有藏家跟风上;现在,盲从者越来越少。相反,酒香不怕巷子深,有那么一批极少自我宣传的画家,其作品得到收藏业内的青睐。

书画收藏由盲从向理性走来,其内在因素说明,日益壮大的收藏队伍整体鉴赏水平提高了,收藏意识强化了。其外在原因是,深谙书画收藏规律、具有较高书画鉴赏能力的职业收藏者比重加大,特别是职业收藏的筹码比例加大,直接主导了书画收藏趋向,引领了书画市场的走势。更重要的是,职业收藏与资本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书画市场的发展,提升了书画收藏的品位。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