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
本报记者 李 丹 刘存瑞

记者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采访时,村党总支书记王根考正带着几位党员和村民对村中心花园的绿化做最后收尾。王根考说,“建花园是为了美化村庄,也是为将来发展旅游做准备。未来几年,将是我们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最佳时机。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西沟展览馆展示着西沟村光荣的革命历史以及李顺达和申纪兰两位劳模的先进事迹。“村里人都是从小就接受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教育,我也是这样被熏陶出来的,现在还时不时来这里看看,受受教育。”王根考说,“虽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但李顺达、申纪兰两位劳模留下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开拓创新的精神,仍然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如今,西沟展览馆已成为廉政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沟村党总支还依托西沟展览馆进行整体规划,发展红色旅游,吸引游客领略红色劳模之乡的风采。

“西沟不仅拥有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王根考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前,西沟是个穷山沟,而现在,站在西沟展览馆门前放眼望去,周围的群山全都披上了绿装。“现在我们村已经完全没有荒山空地了,所有的山坡全都栽上了树木。”王根考自豪地说。

西沟村植树造林历史已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村里群众就在李顺达、申纪兰这两位党组织带头人的率领下进行荒山绿化。“刚开始没有经验,采取的是播撒树种的方式,由于土质不好,自然条件恶劣,成活率很低。后来,我们发明了鱼鳞坑方法,用小石块砌成树坑,再填土栽树,这样成活率就高多了。”王根考回忆说,在村党组织动员下,他从10来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一块儿上山种树,“大人挖树坑种树,小孩子就负责采松枝育苗,一天一家至少要种六七棵树。”随着四面的山坡逐渐绿起来,如今冬天的防火形势变得异常严峻。村党总支组织村民成立了专业护林队,每天上山巡逻,防范火情。

完成了荒山绿化,他们又开始考虑经济林的建设,“西沟多山地,耕地面积很少,人均才7分地,而且非常分散,单纯种玉米很难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但是这里是有名的核桃产地,我们在山坡栽种了500多亩核桃树,带动村民尽快致富。”王根考说。

为了保证收获的核桃有销路,村里建设了纪兰饮料厂。饮料厂可以把村里每年产的核桃全部消耗,种植核桃的农户每年可以获得2万多元的纯收入。

村里还对传统潞绣进行商业开发,生产的潞绣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广受欢迎。在纪兰潞绣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手工织成的土布,纯天然绿色无污染,是制作床上用品的很好材料,一套手工4件套床品零售价1000多元还供不应求。王根考介绍说,去年潞绣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000多万元,今年他们还考虑进一步扩大生产,把周边县城的一些富余劳动力也吸纳进来。

这些村办企业让西沟村民离土不离乡,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为村民们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致富渠道。纪兰潞绣商贸有限公司的工人龙俊琳告诉记者,“到公司来织土布,每月可以多收入600元至700元。”据统计,去年村里人均纯收入已达到4027元。

“不让一户群众住危房,不让一个群众看不起病,不让一个学生上不起学,不让一个家庭生活在贫困中。这是西沟村党总支对群众作出的承诺。”王根考说,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学,村里成立了申纪兰助教基金会,考上大学的学生能领到3000元至8000元的助学金,至今已帮助了200多名学生。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教师来山村任教,基金会每年还会对优秀教师进行一定资助。

“群众的事无小事。”王根考感慨地说,“除了带领村民致富、增加群众收入,只要乡亲们遇上什么困难事,党总支一班人和共产党员都要伸手帮一把。孩子生病了,帮忙找车送医院;哪家有家庭矛盾了,我们也要去调解;谁家的富余劳动力需要找个工作,我们同样责无旁贷……没有理由不为大家尽心竭力。”

去年,西沟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县的“红旗支部”。王根考说,“‘红旗支部’这一荣誉并不是终身制,想要保持这一荣誉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将继续秉承李顺达、申纪兰等西沟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