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适合更多读者的优秀漫画作品

嘉宾: 中国漫画家联合会会长、中国漫画研究院院长 王麒诚

主持人: 张 曼

整理: 本报记者 佘 颖

说到漫画,大家并不陌生,在儿时的记忆里,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它。记者最近采访了中国漫画家联合会会长、中国漫画研究院院长王麒诚,请他和我们一起分享与漫画有关的故事。

主持人:您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一起去看世园会》,加上您之前出版的《一起去看奥运会》、《一起去看世博会》,可以说每一本书都与在我国举办的重大活动有关。在宣传推广方面,漫画有没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优势?

王麒诚:漫画在宣传推广上优势突出,因为漫画的4大功能之一就是信息传递。漫画通过轻松的笔触、幽默的画风和简单的线条,把复杂变简单,把相对有距离的东西拉得很近,互相关联,更易被接受。

主持人:漫画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新鲜的创意。目前我国漫画创作人才培养状况如何?

王麒诚:现在国家对漫画人才非常重视,每年有大量优秀毕业生加入漫画产业。但优秀漫画家的培养,不是学院里面学习几年就能成功的,更依赖于整个社会对这个产业的重视。同时,对漫画事业有兴趣的创作者,应该更多地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创作上,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适合更多读者的优秀漫画作品。

主持人:除了《三国演义》、《三字经》这些比较传统的故事和题材,您觉得漫画家应该如何去寻找挖掘更为新鲜的一些题材?

王麒诚:一个漫画家,首先要是一个杂家,是一个文学家。他要会编故事,要有美术功底;但漫画家更需要热爱生活,贴近生活,要了解古今中外,与时俱进。

主持人:漫画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在近几年里备受重视,目前国内漫画市场的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王麒诚:就整个漫画产业的发展而言,国内应该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因为我国大力发展漫画产业是从10年前才启动的。中国的漫画家群体还需要调整和转型,漫画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前期。漫画在整个艺术品类里属于相对较小的画种,但它的创作难度非常大,需要优秀的人才参与艺术创作,这门艺术才能够真正兴盛,这个产业才能够真正兴旺。不过,这也正是我们广大漫画家的机会——作为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文化产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漫画产业前景光明。

主持人: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漫画有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王麒诚:现在整个漫画产业的盈利模式还在摸索。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及其动漫形象,其盈利模式就是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发展到电影,然后开发系列衍生产品。但是,漫画的源头是漫画家的创作,漫画家现在的收入模式还相对单一,主要是版税、稿费,也包括同一些相关企业的合作。

从整个漫画产业的角度来讲,漫画有很强的个性,很多成功是不可以被复制的。例如曾经风靡网络的兔斯基,这个即兴创作的形象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涌现出很多类似的头像,也很可爱,都没有再获得类似的关注。所以说漫画产业的盈利模式具有很强的个性,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去找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漫画产业之路。

主持人:很多艺术创作现在都在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在您看来,如何让中国漫画艺术与世界漫画艺术接轨?

王麒诚:世界漫画和中国漫画有很多的共同点,但也有很大的差别。漫画家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就中国漫画而言,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水墨漫画就是中国独有的。

现在漫画业内也在探索如何将中国漫画发扬光大,推向世界,例如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漫书艺术。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的书法很有意思,那么我们就尝试把书法艺术和漫画艺术融合在一起。以大家常写的“福”字为例,我们在创作漫书艺术的时候,就把福字的“田”部分画成一片田野,然后在里面画一个农夫在工作,动作可以很夸张,再饰以水墨颜色。这样一个作品,可以叫“福田广种”、“五福临门”,很受外国朋友欢迎。这就是一种探索。中国的漫画真正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需要人才的积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