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6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农场致富快 引得八方客商来
本报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涂 剑

“以前种地有‘三愁’,愁种什么、愁怎么种、愁如何卖。现在办起了农场,大家主动学科技、主动找市场、主动抱团发展,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卖不出去。”5月10日,在湖北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生态混养大户杨东华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自己的“生态种养经”。

原来,杨东华2007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后,承包了村里450亩土地种菜、养鱼,但效益并不明显。后来,华容区农业局组织一些农民到浙江学习,从那里他学到了生态循环种养和高效养殖模式的“真经”,回来后当即规划了“菜—猪—沼”的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并淘汰了“四大家鱼”,将100亩水面改养南美白对虾。种养方式改变了,效益也变了。“我现在跟武汉的4家超市、2个农贸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因为产品供不应求,我正打算扩大规模。”杨东华估算了一下,现在成本每年比以往降低二三万元,收益却增长了六七倍。

在华容区,这些年纷纷兴起的“家庭农场”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快速通道。华容区委书记汪继明介绍,华容区在现有耕地面积25.9万亩、可养水面14.79万亩的基础上,形成了畜禽养殖、水产种养、花卉苗木、蔬菜瓜果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家庭农场(渔场)专业合作社142户,总面积达7.2万亩,其中生态循环种养户占家庭农场总数的20%。“发展家庭农场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让农业生产从简单、粗放、外延式的增长,转入集约、精细、内涵型的发展轨道。”

家庭农场的发展带来“农超对接”、“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涌现的同时,还带来了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华容区近几年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农资、运输、加工、包装、劳务等相关服务的有近万人。蒲团乡和段店镇成立了3个农机合作社,购置插秧机、收割机、打磙机等各类农业机械50多台套;梁子岛工贸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两条水产品加工线;九哥米业通过“订单农业”,在华容镇铁咀村发展了3000亩的优质稻订单种植,进行粮食精加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