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信息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屏幕见大市场 信息高速通万家
本报记者 庄光平 通讯员 翟清霄 杨奉明

“以前种地自己出去跑市场,现在只要轻轻点几下鼠标,就能了解价格和销售信息,大伙儿种的蔬菜也不愁了销路”。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大秦村的菜农们,兴奋地谈起农村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

汶上位于山东西南部,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县,白莲藕、芦花鸡等特产享誉京津。为了能给农村居民打造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汶上县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培养农村信息化人才等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围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汶上县从县、乡财政列出专项资金,在农村建成终端接收站点。其中,乡镇站点14个,教学基地1个,培训基地1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覆盖全县农村,村民只要轻点鼠标即可获得各种农业科技知识。

全县在14处乡镇全部建立起了农业信息服务站,配备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和农业信息化技术人员,493个行政村村村明确了一名信息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传递服务网络。汶上县还开通了“中国中小企业山东汶上网”,与14个乡镇网站、20家企业网站实现链接,通过乡镇网站建设带动村级网站建设,完成乡镇政府和企业建站113户。目前全县实现了电话村村通、宽带村村通,农民群众可通过宽带网络登录信息高速公路。

汶上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农村信息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在城乡共发展有线杆路400余公里,实现了493个行政村“村村通”有线电视,发展城乡有线用户80000余户,及时把“三农”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送到广大农民手中。同时,汶上县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汶上分中心,建起了中心机房、数字阅览室等,组建了康驿等4个乡镇的基层信息站点和10个村级服务站点,并购置了电脑、投影仪、DVD等设备。

汶上县的每个乡镇都有4至5个信息员,给农民及时提供有效的涉农信息服务。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经过信息员加工处理后,变成通俗易懂的教材传递给农民,信息员还将农民需要发布的信息上传到农业信息网上,解决了信息传递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汶上县发挥农村信息化网络作用,通过供求信息的发布,实现了网络招商、网上购销,部分龙头企业和种植户实现“网上直销”。2010年,汶上镇通过农资、农副产品加工、运销、宫灯网上直销,增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寅寺镇的杨树苗、三膜西瓜、防寒手套实现网上订单外销,白石乡的石材、核桃等实现了网上直销。苑庄镇还通过网上招商,引进涉农企业12家,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家。通过涉农公司的拉动,形成了“基地+信息+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针对农民生产中经常遇到的技术瓶颈,汶上县引导农民上网学习,各种新品种、新技术被推广到广大农民手中。县乡两级服务站和各级远程教育站结合本地实际,每年推广种养殖标准化技术1000余项,发放“科技明白纸”30000多份。如牛蒡、小尾寒羊、蔬菜保鲜等种养实用技术均已被农民成功地应用到实践中。苑庄镇通过农业信息服务站推广的新品种有50多种,成功推广了红皮南瓜、牛蒡、山药、黄瓜等品种30种,推广使用了二氧化碳气肥机、小型大棚机械等新技术,苑庄镇已获国家多个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鼠标一点,黄金万两”,这是人们对农村农业信息价值的形象描述,在山东省汶上县,信息化给农民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