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大爱弹奏和谐琴音
——追记江苏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下)
本报记者 齐 平

2010年9月27日,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走完了她为百姓操劳的一生。自发组织起来为她送行的数千名村民和企业职工,排成绵延的长队。“谁把百姓放在心坎上,百姓就把谁记在心里。”张雅琴生前常说的这句话,为这种场景做了最好的注解。

(一)

“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放下所有的事情,陪伴她来往在各地医院,才有了一年多相互厮守。对我们来说,这段心碎的日子,也是一段最奢侈的时光。”说到这里,张雅琴的丈夫陆荣华哽咽了,“雅琴是我相濡以沫的妻子,但她首先是金桥人民的公仆。”

说到张雅琴,老陆常常称呼“我家雅琴”:

“我家雅琴有气质。她不爱打扮,总是买几十块钱的衣服穿。但她就是穿便宜的衣服,别人也都说很好看。”

“我家雅琴特别贤惠。”一直到住院前,她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公公下一碗鸡蛋面。

可是,雅琴属于“我家”的时候太少了。

他们的儿子很小时,就放在无锡的婆婆家抚养,几个月见不了一面;如今儿子结婚生子,孙女都一岁多了,相聚的时间还是很少。张雅琴很想念他们,赶上周末有空闲,她就立刻坐大巴到无锡去给儿子一家做顿饭。

(二)

张雅琴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但村里的孤寡老人,只要有事,就准能找到雅琴。“群众的事情不过夜”,是张雅琴对自己和班子的要求。2001年的一天,90多岁的孤寡老人李新龙家的房子漏雨了,屋里老化的电线被雨水打湿,十分危险。张雅琴得知后,冒雨带人帮助老人修房子。雨过天晴后,她又让电工把老化的电线全部换掉,还为老人添置了生活用品。村里有3位长期瘫痪卧床的老人,他们听说村里这些年变化很大,想亲眼看一看。张雅琴听说后,立即安排专人和车辆,带他们到村里转转,还不断叮嘱司机,“老人经不起颠簸,开车一定要慢点、再慢点。”

在张雅琴眼里,乡亲都是让她牵挂的亲人;在乡亲眼里,张雅琴也是他们最亲的人。逢年过节她为村里老人送去礼物,给孤寡老人翻修房、接装自来水;她对大学生村官生活上十分关心,无微不至,工作上放手扶持。她安排失业的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捐助家庭困难的孩子重返校园,帮助自主创业的困难户承揽业务。

做农村基层工作,时常会遇到不理解,张雅琴总是以沉默甚至微笑来回应。她总说,“只要你是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暂时受些委屈甚至伤害也没什么,群众将来总有一天会理解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换得百姓的认可。”张雅琴患病后,赶往医院或她家探望的村民一拨接一拨,其中有6位是曾经被她免职的村干部。

(三)

“她奶奶活到90岁,她母亲今年81岁了身体还很硬朗。雅琴本来有长寿基因的。”陆荣华说,2009年下半年开始,张雅琴就时常感到不适,家人、同事劝她到医院检查一下,她总是说,等忙过了这段时间再说。一直拖到了2010年5月,张雅琴才终于抽出时间去上海检查,结果被告知得了癌症。“如果能早点逼着她到医院,也许还有救。”说着说着,老陆又陷入自责和懊悔中。

让陆荣华痛惜的“如果”还有许多:一开始查出癌症时属于中期,如果雅琴能好好休养,活下去的希望很大;手术后张雅琴本来恢复得不错,如果不是坚持在江边开现场会受了凉,病情本来不会急剧恶化……

在上海治疗期间,张雅琴忍受着手术和化疗的痛苦,牵挂的依然是工作。村干部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要询问村里的发展情况,边输液边与他们讨论工作。平时想起村里的工作,她就用笔记下,或者拿起手机进行安排。陆荣华担心影响她的休息,把手机和纸笔都“没收”了。谁知她又悄悄地向医生、护士借来笔,想起来什么,就写在《入院须知》的背面,有人来探望时就带回村里。金桥村党总支副书记何冬生就收到了3张这样的纸条。

动完手术回村后,张雅琴不先进自己的家门,而是让老陆开车带她到处看看。她在村里一连转了两三个小时,不停地给村干部打手机,告诉他们:哪里一棵新栽的行道树歪了,要扶一下;哪里一块窨井盖破了,当心摔坏人;哪里又出现垃圾了,影响环境。

“我也知道时间不多了。你们劝我多休息,但我放心不下村里的发展,就像老农看到秋收时节金黄的稻子,不可能没有任何牵挂。”张雅琴充满了对金桥村事业发展的眷恋。

可以告慰张雅琴的是,金桥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90%的家庭住上了楼房或别墅,56%的家庭购买了汽车,50%的家庭装上了宽带。种田农民用农机插秧的都有补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人要交的80元钱,村里代缴一半;村里的孩子考上大学的,也有奖励……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