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公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156 蒋国珍

蒋国珍,男,汉族,1930年6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新余市罗坊中学离休教师。

1979年,蒋国珍把补发的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献给了希望工程。从此,他资助、奖励学生2万人,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离休工资的总和。他一生无儿无女,但在他的心里,学生们亲似儿女。蒋国珍以最简单的物质要求,为社会做出了他最大限度的贡献,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了最大的快乐。

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虽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师岗位,但却从未停止对学生们无私的关爱。他主动与罗坊镇下山桥中学联系,对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就这样,蒋国珍成了当地中学的常客,学校的每一处变化,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牵动着他的心。每当期末考试结束,蒋国珍便到学校教务处抄下成绩优秀学生的名单,对他们进行奖励。最初是奖励初二年级成绩前30名的学生,后来发展到奖励全校的前50名,最后又扩展到奖励全校各年级的前60名。奖励的东西有现金、书籍、作业本以及生活用品等,这些奖品让学生们倍感激励。

“物质享受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把每一分都节省下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感到幸福快乐。”蒋国珍每个月有2300多元的离休工资,在村里算得上是“富人”,生活却十分节俭,一条毛巾剪成两半使用,一个咸蛋分三餐下饭。他不仅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还尽力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多次为地震灾区捐款,捐出3000元“特殊党费”。

蒋国珍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57 蓝绍会

蓝绍会,女,壮族,1959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北更乡塘太村村民。

2005年9月,忻城县北更乡塘太村8位孤寡老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建成的五保村,可村委会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照顾这些老人。正在大家犯难的时候,时任村妇代会主任的蓝绍会毫不犹豫地丢下家中年收入1.5万元的“挣钱活”,揽下了这件每月只有150元补助的“麻烦事”,并自掏腰包为老人们购买了沙发、电视等日常用品。从此,蓝绍会无怨无悔地精心照顾着这些孤寡老人,用自己真诚的爱心温暖着村里8位耄耋之年的五保老人,被当地群众称为“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北更乡塘太村地处大石山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为了帮助身边乡亲们脱贫致富,蓝绍会主动为村里的妇女做起了小额信贷的担保人。2010年6月1日至5日,北更乡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洪水把整个乡镇围困了5天5夜。恰在此时,村里13户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的还款期限到了。由于洪灾肆虐,部分农户家里损失惨重,一时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蓝绍会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钱,在断电、道路受阻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和家人的劝阻,翻山越岭走了3天的小路,赶到邻乡古蓬镇农行营业点为妇女贷款户按时还上了32万元的小额信贷款。20年来,蓝绍会协调信用社、农行等部门为村民担保贷款额达500多万元,先后为村集体和村里的妇女垫支贷款资金高达16.8 万多元。

村民致富了,盼的是有学习娱乐的好去处,有平坦宽敞的道路。2009年初,蓝绍会急群众之所急,组织村民修建文化科技综合楼,但村集体经济困难,一时无法筹措资金。她就说服家人,把家里的多年积蓄加上向亲戚借来的共17.5万元预先垫支。2011年3月,蓝绍会又组织村民修通了1.5公里村级水泥路,彻底改善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村道路。

蓝绍会获得广西来宾市“十佳”妇代会主任、首届“孝老爱亲人物”等荣誉,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58 詹学银

詹学银,男,汉族,1948年7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都昌县太阳村主任。

詹学银退休以后,创办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先后收养了147名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和特困儿童、留守儿童,成为他们心中的太阳。

1988年以来,他曾先后在路边捡到过3个被遗弃的女婴。尽管经济拮据,但他义无反顾地将3名被弃女婴抱回家,自己亲自抚养一个,另外两个分别请他的两个妹妹细心养育。如今,他收养的女儿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01年,得知左里镇农民老蔡的女儿考上大学却无力供养,他资助了2.3万元,直到她读完大学。2002年县三小办起了“特教”班,招收了20多名聋哑儿童,他先后3次送去了1600元助学经费。

2006年9月,詹学银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张淑琴创办中国太阳村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报道,深受感动,决定在都昌县创办太阳村。为了抓好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的建设,詹学银整天泡在工地上,为了节省每一分善款,他当起了工地搬运工、值班员。2007年6月1日,太阳村第一期工程竣工,首批107名儿童住进了太阳村,有了家,有了归宿。詹学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在太阳村里,詹学银一人承担了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职责,100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都要他操心。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性格,有的还会因为自己是服刑人员的子女而自卑。詹学银和爱心妈妈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一遍遍地教育开导他们,为他们重建信心。为了这些孩子,詹学银常年吃住在太阳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心奉献给了孩子们。孩子们都亲切地叫詹学银为詹爷爷,他像关心自己儿孙一样关爱着孩子们的成长。他给孩子们的爱也感动了社会上许多有爱心的人,他们为太阳村捐款捐物,成为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有力保障。

詹学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59 雷庆瑶

雷庆瑶,女,汉族,1989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四川博爱感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3年,刚满4岁的雷庆瑶不慎触电,失去双臂。在痛过哭过之后,她坚强地面对人生,克服苦难,一次又一次地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学会了游泳、骑车、绣花、打字、书法、绘画等技能,在四川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4银2铜,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50米蝶泳第六名,出演电影《隐形的翅膀》感动了亿万观众。上海世博会期间,雷庆瑶用双脚表演了毛笔书法、绘画、绣花,博得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赞叹。

这个原本最需要别人帮助的女孩,一直以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帮助他人。2009年,也就是考入乐山师范学院的第二年,雷庆瑶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成立了“庆瑶阳光工作室”,先后吸纳45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开展阳光青年评选活动,开通“庆瑶阳光热线”,建立专门网站,设置工作室QQ群,开通“知心话”电话交谈栏目等形式,帮助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大学生阳光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2009年底,在一位经商人士的资助下,雷庆瑶创办了“四川博爱感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以传递“感恩社会、助人为乐、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精神为宗旨,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也为回报社会搭建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其间,她到乐山监狱给1000多名服刑人员作报告,与部分服刑人员交流;到映秀湾水电总厂作主题为“阳光心态健康生活”专题报告;到北川中学、八一帐篷学校、都江堰中兴学校等6所灾区学校为学生作报告;到乐山特殊学校等乐山周边7所学校与学生开展活动,还几次到台湾、香港参加公益活动。她还先后应邀到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作报告,与同龄人交流自己的成长经历。

2010年4月14日,正在接受新华网访谈的雷庆瑶,得知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立刻打电话指挥公司员工投入抗震救灾。第二天,她带着募集到的13万元捐款和500床厚棉被、1000件棉服,紧急赶往灾区。5月11日,正在玉树带领员工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雷庆瑶,得知云南发生严重干旱灾害后,不辞劳苦,马上赶往云南旱情最严重的沾益县炎方乡母官村,在简陋的乡村学校教室里向村民和小朋友们做励志演讲,并且把她拍卖自己国画作品所得的12.5万元,全部捐献给了村里,用于修建水利工程。

雷庆瑶自强不息和热心公益的先进事迹获得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08年,她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青年;2009年,荣获绽放文学艺术激励奖、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2010年,当选成都好人;2011年,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60 鲍守坤

鲍守坤,男,汉族,1970年7月生,中共党员,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车辆段列检工。

一名普通工人,数十年如一日,将爱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坚持无偿献血,帮扶弱势群体,资助贫困学生。鲍守坤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1999年3月,承钢组织无偿献血,鲍守坤第一个报名参加,承诺只要血站急需用血,保证随叫随到。从此,鲍守坤和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市中心血站的常客。2002年,承德市中心血站首次开展机采血小板,鲍守坤又成为全市捐献血小板的第一人。他说:“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大家对献血的看法。通过捐献血液和血小板救助别人的生命,我觉得很快乐。”他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机采血小板,忠诚地兑现着发自内心的承诺。近20年来,他无偿献血113800毫升,相当于28个成年人的血液量总和。以200毫升为一个治疗单位,可以救助500多个危重病人。“一个人献的再多也有限,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汇聚成爱的江河”。鲍守坤不但自身坚持无偿献血,还策划组建了承德市无偿献血志愿者义务宣传队和志愿者协会,成立了“献血应急分队”,在互联网上建起了“承德无偿献血志愿者群”,目前已有3000多人加入。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5000多人成了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承德无偿献血事业走在全国前列,在河北省第一个实现了医疗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善良、仗义的鲍守坤对“人生”和“爱”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和诠释。身为工人的他不抽烟、不喝酒,从不乱花一分钱——一双皮鞋穿了6年都舍不得扔掉。然而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却毫不吝啬。工友有困难他捐助,素不相识的人有困难他同样伸出援手。他长期为平泉县黄土梁子中学的贫困学生捐钱捐物,资助他们完成学业考取大学;先后为两名病危儿童捐款并联系社会救助渠道。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鲍守坤都尽自己所能,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献爱心。

鲍守坤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国家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61 裴永俊

裴永俊,男,汉族,1946年11月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红星四场退休职工。

40年前,裴永俊失去了一条腿,落下终身残疾,可他却用爱心,精心照顾一位和他非亲非故,比自己大六岁的精神病患者张善玉,直至今日;他虽然腿有残疾,手中却始终有一把“爱心推子”,为连队的老老少少编织着生活的美好;生活拮据,年近古稀的他多次谢绝团场连队的各种照顾,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因为,在裴永俊的心里,让别人快乐,他自己更快乐。

40多年前,当疯疯癫癫的张善玉走进裴永俊视野时,对伤残痛苦深有体会的他,对病中的张善玉深感同情。从此以后,裴永俊家的饭桌上多了一副碗筷,张善玉过上了夏有单、冬有棉、病有医的安稳生活。

2008年8月,裴永俊突发心肌梗塞,被连夜送往50多公里外的市区医院,一住就是22天。可几近生命垂危的他还牵挂着几十公里外张善玉的吃饭问题,叫守护自己的老伴打电话给连队职工安排好张善玉的饮食。5天后,仍放心不下的他硬是让老伴回连队照顾张善玉去了。

裴永俊的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女儿在外打工,生活非常困难。从1983年开始,他就在连队路口开了个小商店。他的小商店在方便连队职工群众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充当着连队邮政中心的角色,他当起义务收发员,小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连队活动中心”。退休后,裴永俊还义务给连队看水塔。

近年来,生活逐步好起来的裴永俊还是那样节俭,早已劈裂的假肢用铁皮捆了又捆、绑了又绑,场里多次提出为他更换,都被他拒绝了。他常说,“做人要有良心,要有一颗善心、爱心,更要有一份耐心,这样活着才踏实。”

裴永俊的事迹被编入了《可爱的兵团》教材。他荣获兵团自强模范、农十三师残疾人爱心使者、农十三师感动人物、第二届新疆兵团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162 潘光权

潘光权,男,汉族,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退休教师。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人民教师,潘光权四十多年如一日,关爱帮助自己的学生,真切践行着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潘光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当年学校有一位有名的“调皮生”,潘光权把他转到自己班上,主动找他谈心,根据他号召力强的优点,任命他为副班长兼劳动委员,不断鼓励和引导他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后来,这位同学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潘光权资助他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如今,这位学生已成长为当地医院的知名医师。

潘光权时时为贫困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1998年,他把一位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接回家中照顾,不仅为他提供学费、生活费,还出钱治好了他的肺结核病,教育培养他顺利考上了大学。最多的时候,他的宿舍里同时住了10多个学生。通过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帮助这些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奋发成才。

1968年,潘光权身患骨髓炎,治病需要花去他大部分收入。但是,为了帮助孩子们生活学习,他省吃俭用,一日三餐吃素菜,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还开始捡垃圾,碰到废报纸、矿泉水瓶就往家里搬。有时为了救急,他甚至停止吃药。近几年,随着孩子们陆续毕业离校,他又把收入用于设立奖学金,鼓励和资助贫困学生刻苦学习,早日成才。40多年来,潘光权资助过逾100名贫困学生,持续资助20多名贫困学生读完大学。

潘光权患病离婚后,有人劝他再组建一个家庭,帮他物色对象,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学校里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他想尽力帮他们一把,组建家庭的事往后搁一搁再说。谁知,这一搁就是40多个春秋。

近年来,潘光权被授予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优秀代理家长,被评为开县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两德”模范。

163 魏 宏

魏宏,男,汉族,1984年3月生,中共党员,天津钢管公司职员。

魏宏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却充满爱心。2003年寒冬,他跳入冰湖,在村民们的协助下,挽救了两个农民工子女的生命。随后,他走进军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2006年,在 “文明之星”评选活动中,他的事迹才被发现。

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在汶川地震、台湾水灾、玉树地震、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等大灾发生后,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为了资助贫困生和孤儿,他把省下的钱积攒起来,每年资助1名贫困大学生和2名贫困小学生。听说欲弃北大学业为父治病的孝子丁波的事迹后,他帮助丁波筹集爱心善款15185元。得知孤寡老人增宝珠被车撞伤无钱医治时,他马上捐出了1000元。几年来,他为灾区及孤寡老人等需要帮助的人捐赠了6万多元善款以及爱心衣物3150件、学习用品1829件、生活用品1548件、文体用品1726件,与10名孤儿、30名贫困生结成帮扶对子。

魏宏还是一名“全能义工”。多年来,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投身于政策宣讲、环境清整、文明督导、扶贫济困、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事业,已累计志愿服务5000多个小时。他组建起“爱心义工理发小分队”,坚持每月为512名玉树灾区来津读书的学生义务理发。他成立了“爱心驿站”,2010年春节前夕,爱心驿站为西藏拉萨特殊福利学校的145名孤儿和贫困生捐赠8.1万余元的衣物、图书和助学金,并与学校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2010年9月,驿站启动爱心大篷车,每逢节假日,走进大街小巷,传播爱心理念,组织义工志愿活动,成为奉献爱心、汇集爱心、传递爱心的基地。

魏宏荣获社区志愿服务全国网络总站主办的全国“奉献之星”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全国见义勇为

模范候选人

201 习朝峰

习朝峰,男,汉族,1986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66010部队55中队有线班班长。

接过群众送来的那张红脸关公脸谱,病床上的见义勇为英雄习朝峰露出了笑容。“这个兵对党对人民,像关公一样赤胆忠心!”对于这位勇斗歹徒身负重伤的优秀战士,当地百姓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10年2月7日,休假在家的习朝峰目击3名歹徒抢劫1名妇女,他奋不顾身冲上前,用擒拿格斗术将领头的歹徒摔倒,夺回被抢的挎包。另两名歹徒挥舞着砍刀、木棒扑过来猛砍乱砸。搏斗中,习朝峰的小臂被砍3刀,后背被砍3刀,头部受重击4棍。直到体力不支摔倒时,他仍用身体紧紧护着挎包。歹徒企图驾车逃窜,他硬挺着爬起来,追赶了30多米,终因伤势过重昏倒在地。

在勘查现场时看到习朝峰洒下的斑斑血迹,新乐市刑警大队大队长杨瑞永感慨地说:“他是位真正的军人,他用鲜血诠释了什么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昏迷了9个多小时的习朝峰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陪坐在身旁的被救妇女李丽:“大姐,包里的东西没少吧?”然后他又对爷爷说:“我今天到假,您赶快给部队打个电话,续几天假……”

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朝着明晃晃的刀子冲过去,为了啥?习朝峰回答:“人民利益比天高,正义荣誉比山重。如果让犯罪分子得逞,是我这个军人的耻辱!”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体市民向习朝峰同志学习。他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1年4月,他被北京军区授予见义勇为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202 王天喜

王 盼

王天喜,男,汉族,1965年4月生,湖北省罗田县白莲河乡归云山村村民。王盼,男,汉族,1990年10月生,生前系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归云山村村民,王天喜的儿子。

2010年4月4日13时,在上海打工的王盼和父亲王天喜乘坐松重线公交车时,发现4名歹徒偷了乘客的钱包欲下车逃跑。坐在公交车前门边的王盼听到有人喊“抓小偷”,一脚跨出车门追了上去。他迅速扭住一名歹徒。这时,歹徒拿出刀子往王盼大腿上猛捅数刀。很快,王天喜也追了上来,另3名歹徒仓皇逃跑。拿刀歹徒见状,朝王天喜大腿上猛捅4刀,王天喜当场晕倒。父亲倒地后,王盼强忍剧痛,面对尖刀,抓住歹徒的头发不放。穷凶极恶的歹徒又向王盼胸部猛捅过去,王盼因失血过多当场昏迷,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牺牲。上海市政府组织专家对大腿动脉多处被割断的王天喜进行了为期27天的抢救,王天喜方才脱险。

王天喜家庭条件不好,上有两个患病的老人,下有正在读书的孩子,家里主要靠种田维持生计。他凭着自己过硬的喷塑技术到上海打工,受聘在佘山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工作,是该公司喷塑车间的业务骨干。王盼高中毕业后也跟随父亲来到上海,在展翔展示制作有限公司工作。采访时,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王盼平时话语不多,但勤学好问,加上还会些电脑技术,公司准备让他改做技术活,学习电脑设计和制作,作为后备人才培养。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在乡亲们需要援助的时候,王天喜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2007年,归云山村修通村路,在上海打工的王天喜带头向家乡汇回5000元捐款,带动了全村在外打工的村民踊跃捐款,使归云山这个世世代代靠肩挑背驮的边远村庄彻底改变了面貌。2010年7月13日,仍在医院养伤的王天喜委托妻子叶应珍赶到7月8日受特大暴雨袭击导致河堤溃口的白莲河乡李家垸村,参加劳动并捐赠了5000元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其义举感动了灾区群众。

王天喜和王盼被湖北省文明委授予湖北省道德模范特别奖,被上海市见义勇为评审委员会授予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