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心做事业 辛勤育人才
——追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立亮
本报记者 魏劲松 实习生 丁 倩

陈立亮走了,病逝时年仅42岁。他的办公室里,龙舌兰和虎皮兰生机勃勃,案头上还摆着他生前指导过的最后一篇博士生毕业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立亮一心扑在教学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又甘为人梯的精神在校园里广为传颂。

潜心科研开新局

每天深夜两点,陈立亮办公室的灯都还亮着。熟悉陈立亮的人知道,这是他白天忙完学院的事情,夜深了又开始他的专业研究。

陈立亮从1992年来到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攻读硕士研究生,进入材料学院凝固模拟课题组从事铸造充型与凝固过程模拟的科研工作。敬业、投入、精益求精、悟性高,是陈立亮留给导师刘瑞祥教授最深的印象。当年,观察到陈立亮基础较好,刘瑞祥决定给他一些小题目,让他进行计算机编程。刘瑞祥回忆说,“我那时想,如果3个月后他能给我结果,我就很满意了。”结果半个月后,陈立亮就告诉导师,程序已经编好了。刘瑞祥马上跟课题组负责人林汉同教授交流了信息。不久,陈立亮转为林汉同教授的学生,直攻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陈立亮留校任教。

1997年至1999年,是课题组最艰难的3年。人员少,只有林汉同、刘瑞祥和陈立亮3位老师和几名研究生。师生工作时都挤在一间只有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里。

陈立亮决定用时间来换取空间和人力。在这间办公室里,他和同事们一工作就是10年,潜心于铸造过程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针对铸铁收缩缺陷准确预测的世界性难题,陈立亮创造性地提出了球铁铸件动态区域碳守恒原则,实现了球铁收缩缺陷的定量化预测,目前该科研成果已在70余家大中型企业广泛应用。

陈立亮组织开发的“华铸CAE”品牌,成为国内铸造领域最具影响的仿真分析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300多个工矿企业推广应用,带来1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甘当人梯筑平台

2001年2月,陈立亮被任命为材料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2006年3月,学校又把材料学院院长的重任交给了他。

一上任,陈立亮就大刀阔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改革: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专业;抓本科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研究生直通车制度;建设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专职实验教学队伍;强化教材建设;建立向本科教学倾斜的考核分配制度……

改革带来了新变化。学院“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共出版了40多册本科专业系列教材,其中18册被列为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居全国同专业第一,部分教材被60多所著名高校采用。

2007年,陈立亮敏锐地感到电子制造业的光明前景,建议学院应该积极申报电子封装技术新专业。虽然全国当时没有一个学校有此专业,但他一方面向学校汇报,一方面着手从2005级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中挑选了56名学生,修改后两年培养计划,试办电子封装技术教学。

2009年,教育部批准学校电子封装专业正式招生。同年,华中科技大学也有了全国第一批电子封装方向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头等大事,引进人才就是引进新的学科方向。陈立亮亲自到英、法、德等国招揽人才,长期与国内外相关人员保持沟通和交流。4年间,材料学院引进全国知名教师18名,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学院以快速成型、成形模拟、燃料电池、动力与储能电池、纳米材料等团队为代表的研究方向异军突起,快速发展。

师道大爱育英才

2011年1月19日,博士生庞盛永毕业论文预答辩时共用了62分钟。陈立亮听完后,认为应该控制在45分钟之内。陈立亮将论文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时间给庞盛永限定好。他将出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详细地罗列出来:声音再大一点、总体框架要讲清楚、要强调自己的特色、说明文字多一点……

这篇博士论文的初稿共188页,大到图表小到标点符号,陈立亮用红笔标注提醒要改的多达几十处,每一项都给予详细的说明。庞盛永流着泪说,这篇论文自己仔细看完都要一整天,何况在病床上的陈老师。

1月22日,陈立亮抱病主持了庞盛永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庞盛永用时44分钟多一点,非常流畅,专业委员会给出的学位论文评定成绩为95分。“陈老师给我修改的博士论文初稿我会终身保存。我要用它鞭策自己,告诫自己以后如何教书育人、搞科研。”庞盛永哽咽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