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十堰市
实施“一城两带”战略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记者冯举高、通讯员马礼会 马献伦

本报讯 记者冯举高、通讯员马礼会 马献伦报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一直是制约湖北十堰市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2010年,结合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十堰市提出了建设“一城两带”的区域发展战略,即十堰城区,竹溪县、竹山县、房县城镇带和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并将其作为引领十堰“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十堰城区有70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20%。城区现代化水平较高,已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而所辖的五县一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008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作出了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决定,目的是以城市的快速发展辐射和带动城乡区域加快发展。2009年初,十堰市提出并实施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一统三分”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竹溪县办试点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市各县市区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尤其是南三县(竹溪、竹山、房县),从竹溪蒋家堰镇到房县城关镇100多公里的省道沿线,村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把竹房城镇带作为湖北省山区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来建设,并下发了《关于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启动建设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的同时,十堰市委、市政府从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区域功能布局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角度,进一步思考全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大局,考虑到十堰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汉江沿岸、丹江口环库的北三县(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决定。这样,就构成“一城两带”的总体战略布局。

十堰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城市建设作为“一城两带”战略实施的重点来谋划和推进,切实加快十堰城区建设。充分发挥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的品牌效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级汽车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按照“东拓、北扩、西优、南通”的思路,加快十堰(城区)与郧县一体化进程,加快卫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山地开发整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资源配置功能,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统筹城乡发展能力。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承载力超过100万,汽车产能达到百万辆级,基本建成开放型、多功能、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沿丹江口库区的郧县、郧西、丹江口市,地处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核心地带,生态问题高度敏感。十堰市委、市政府着眼于保护国家水源区大局,着眼于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着眼于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目标,着力加快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此,十堰出台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和《十堰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意见》,按照建设十堰汉江生态保护带、生态产业带、生态城镇带的功能定位,加快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汉江沿线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移民安置、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形成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合理分布的空间开发格局,逐步将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