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经济大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题之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要点 “十一五”时期,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工作,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区域发展的增长格局、目标任务、区际关系、调节机制等都呈现出积极变化。

“十一五”时期,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工作,出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积极变化。

一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格局从过去东部地区“一马当先”向各区域协同并进转变。改革开放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持续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十一五”时期,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在13%以上,比东部地区快0.5至1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区域增长格局的重大变化。

二是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转变。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不断完善。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从过去更多地关注缩小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转变为更加注重经济与人口、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时期,中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而且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是区域发展的区际关系从不够协调向更加协调转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确立,使各个区域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调动,自身的比较优势都得到发挥,区际关系更加协调。

四是区域发展的调节机制从相对单一的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转变。区域管理模式从以行政区管理为主向行政区、经济区管理并重转变,各类跨行政区的经济区、经济带、城市群、都市圈大量涌现,突破行政区界限的资源要素整合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国家从战略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不同空间尺度的重点开发区域,还明确了以4类主体功能区为分类标准的功能区体系,区域开发空间层级优化,区域开发格局进一步细化。区域政策朝着更富有针对性和差别性的方向深化和实化,围绕各个层级、各个类型的区域开发,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空间上的指向性、内容上的综合性、地域上的针对性显著增强。区域调节手段也日益多元化,既有必要的行政手段,又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更多地运用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合作机制等经济手段,区域立法工作也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调节区域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虽然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由于受已有发展基础影响,区域发展绝对差距仍在拉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东部地区还有差距。二是区域间低水平竞争和重复建设依然存在。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