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权威访谈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 孙 雷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上海市的蔬菜生产面临着五个新变化。

一是菜田空间布局发生转移。以绿叶菜为主的菜田,逐步由近郊转至中远郊。二是蔬菜生产成本上升。据统计,由于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上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涨,2010年蔬菜生产成本与2009年相比上升近20%,与2007年相比上升50%。三是蔬菜生产面积逐渐下降。从2003年最高260万亩次,降到2009年186万亩次。四是蔬菜生产劳动力紧缺。从事蔬菜生产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本地老年农民,且人数不足、熟练劳动力数量减少。五是环境保护、安全使用农药的要求提高。亟须将上海世博会期间形成的有效监管机制长效化,进一步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检查和上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让市民放心购买、安心食用地产蔬菜。

“菜篮子”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出台了多项有力政策,特别是建立了区县长“菜篮子”负责制,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督促区县政府将百姓“菜篮子”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为切实执行“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上海紧密结合市情,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实行地产蔬菜最低保有量制度。上海市政府与9个郊区县以及光明食品、上海实业两个企业集团签订了《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书》,明确要求全市种植蔬菜面积不少于50万亩,其中绿叶菜面积不少于17.5万亩,绿叶菜日均上市数量不低于3000吨。涉农区县积极研究,把地产蔬菜保有量调整列入本地“十二五”规划中,以此确保地产蔬菜面积和上市量的落实,进一步增强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

确保中心城区蔬菜供应。既在郊区建“菜园子”,又在市区建“菜摊子”。市政府与9个中心城区签订了《保障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责任书》,明确要求各区范围内每个标准化菜市场按照不低于蔬菜经营摊位数的10%,设置蔬菜特别是绿叶菜产销直供专柜,提供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

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蔬菜的种植面积、绿叶菜种植面积、绿叶菜年上市量、蔬菜质量安全等考核内容和奖惩措施。考核结果纳入区县绩效考核体系,其中绿叶菜上市量与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相挂钩。

建立定期定量考核机制。农业部门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配套措施,把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生产的任务落实到地、落实到人。对各考核对象实行计分制量化考核,制订具体表格每月对考核内容进行统计汇总,做好旬报和月度通报;凡是种植蔬菜的乡镇和村,每月要逐级上报考核内容和数据,并做好上报数据的备案;要求所有园艺场、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和种植散户,都要建立田间档案和采收上市记录,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

加大蔬菜生产政策扶持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蔬菜生产特别是绿叶菜生产的政策:新增“冬淡”、“夏淡”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新增绿叶菜专项生产补贴,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奖励,促进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实施净菜配送和销售奖励等。

加强对来沪菜农服务和管理。上海市目前70%的菜田依靠来沪菜农种植,为积极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上海市对他们的流动进行有序引导,加强服务管理,组建合作组织,并强化政策扶持,市级支农惠农政策,已实现对外来菜农和本地菜农一视同仁,且补贴资金直接落到蔬菜生产者。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相关调查,今年一季度上海蔬菜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6.1%,其中上海市民桌上常见的青菜同比下降25.7%。实践证明,上海市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在兼顾市民和菜农两个利益、统筹农村和城市两个民生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