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园丁”的无私奉献
——记甘肃合水县蔬菜办主任、共产党员李建军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陈发明
李建军(右二)正在察看大棚黄瓜长势。 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一场透雨过后,久旱的陇东高原山川沟壑间的一道道绿色显得郁郁葱葱。5月12日上午,甘肃庆阳市合水县蔬菜办主任李建军早早来到距县城10多公里的板桥乡瑶子头村,这里是合水县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村之一。

“我们这里昼夜温差大,昨晚手机上收到凌晨降温的信息,我马上给各乡镇都打了电话注意防冻。今天心里不踏实,过来看看。”李建军刚一进村,就有不少村民围上来跟他打招呼。

“李主任去我家的棚里看看。”村民杨文平说着就拉起李建军的手往自家棚里走去。

“你那3座塑料大棚种的全是白黄瓜,这几天是白黄瓜上市前生长的关键时候,可要操心好。”李建军对村里谁家种几座大棚、棚里种什么了如指掌。走进棚里一看,李建军向杨文平建议,“瓜蔓最下面的这些根瓜不能长得太长,不然会影响上面的黄瓜生长,这几天赶紧摘了。”

李建军告诉记者,白黄瓜是庆阳特有的传统黄瓜品种,过去农民都是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由于种植方法落伍,白黄瓜单亩产量也不高。经过深入调查,他找出了原因,一是当地传统的耕作方式落后,二是种植品种老化,三是病虫害严重造成的。

为探索乡亲们容易接受的蔬菜栽培先进技术,李建军自己掏钱承包了4座蔬菜大棚,蹲点搞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探索的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白黄瓜膜侧套种玉米、甘蓝等菜粮、菜菜间作套种的立体高效栽培新模式和早春阳畦育苗、营养钵育苗、高垄大穴催芽直播的“三法保苗”技术获得成功,不但解决了大棚蔬菜轮作倒茬的难题,而且避免了早春冻害,使蔬菜提早上市15天至20天。

一说起蔬菜,李建军兴奋起来,“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着引进的新品种能试种成功,为乡亲们增加收入。”

据统计,李建军近年来亲自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的农作物优良品种达90多个。他主持的《合水县10万亩冬小麦地下鼠害防治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荣获199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旱地双五百田工程》项目荣获199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别是他摸索出的早春大棚间作套种技术,实现了陇东地区一年多茬收获的高效栽培模式,填补了省内空白;

他主持的《板桥白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产业开发研究》项目荣获2010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瑶子头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以前村里1亩小麦收入只有200元左右,玉米最好也就是300多元,李主任手把手地教我们种植大棚蔬菜,1亩地里建3座大棚,每座大棚的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成了‘万元田’。”

2000年以来,庆阳市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由于栽培技术难度比较大,长年都要高薪聘请外地技术员来指导。为了节约开支,李建军挺身而出,“当时我们县财政收入一年也就几千万元,如果请人几年就得花去100多万元。我愿带领全县从事蔬菜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边干边学,一定把技术传授给广大菜农。”随后,李建军刻苦钻研,晚上查阅资料认真学,白天进棚指导菜农种瓜菜。2001年冬季,他第一次在日光温室里种植,就试种成功了甜瓜、西瓜、番茄、黄瓜等多个瓜菜产品,以后每年的设施蔬菜面积、产量和品质不断扩大和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在合水县,李建军的电话几乎成了所有菜农的热线。多年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县的每一块蔬菜田地。在培训过程中,他坚持讲不清的就示范干,看不会的就帮着干。他主编出版的《合水县多种经营手册》、《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地埂栽植黄花菜》、《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等农村适用新技术培训教材共60多万字,成为当地菜农的“必备书”。同时,李建军更注重对单位技术业务骨干和农村乡土人才的培训。在他的教授下,先后培养出合格的农民农艺师25名,农民助理农艺师58名,种菜大户发展到5000多户,全县基本形成了乡镇有专家,村、户有能人的技术网络。

目前合水县蔬菜生产面积已经达到11万亩,总收入达15885万元。其中以钢架大棚、水泥立柱大棚、竹竿大棚等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3万多亩。“我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时期将全县设施蔬菜种植达到2万亩。”说到这里,李建军言语间透露着激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高级农艺师,如果不能为农民服务就对不起我的身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