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万建民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最近有两条新闻引人关注。

一是全长2372公里的珠三角绿道网全线贯通,这意味着珠三角9座城市之间除了有高速公路连通,更有慢行的绿道相接。通过由绿化带、慢行道和驿站组成的绿道,连接起区域内的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居民区,供人们休闲及享受自然风光。一向以发展快著称的珠三角向人们展示了“慢”的迷人之处。

二是长三角一季度经济增长“减速”、结构优化。据初步统计,一季度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469亿元,增速均值为10.9%,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不过,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态势进一步凸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8%,比上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11个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

这两条新闻看起来没什么关联,但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却能给人相同的启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都在思考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自然要谋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条新闻,反映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努力。

广东在高速的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体系之外,建设一个慢行的绿道网,对于保护城乡生态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绿道网不只能让城里人放慢脚步,更重要的是在珠三角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人们开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不再一味拼速度,而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长三角也是如此。依靠政府间的积极合作和市场的内生力量,这个涵盖两省一市的区域,在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建设统一市场、促进经济一体化方面走在前列,并且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区域次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为我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贡献了宝贵的经验。但长三角同样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资源能源的制约日益凸显,将导致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比如上海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57%,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还任重道远;浙江虽然非公经济活力十足,但缺乏大企业、大平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力不足。一季度经济增长“减速”、结构优化,正是长三角各地推动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果。

从这些地方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可以看出从“要速度”到“要质量”的决心。广东省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8%的预期目标,远远低于2010年12%的实际增长,也低于“十一五”时期12.4%的实际增长。上海“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也是8%,低于2010年11%的实际增长,也低于“十一五”时期11.1%的实际增长。浙江同样将“十二五”预期增长目标定在8%,而其“十一五”实际年均增长11.8%。江苏“十二五”时期预期增长目标虽然略高,为10%,但也比其“十一五”时期实际增长低了3.5个百分点。对比全国其他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也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当然,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慢下来”并不是其主动追求的目标。主动调低增长目标,关键是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也就是说“慢下来”其实是为了“转得快”,经济增速慢下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却在加快。

“慢下来”与“转得快”之间的关系,就像弯道行车。高速行驶的汽车在转弯之时,首先要减速才能顺利转弯,继续前行。经济发展同样如此,原有的粗放发展方式需要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发展就难免要减速,目的是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十二五”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更多地应该看质量如何,效益几何,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善民生,而不应该再简单地看其增长速度快慢。长三角和珠三角“慢下来”的两条新闻,让人们看到这些地区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实实在在的努力,也应该给其他地方以更大的启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