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单保江、通讯员李炎 蒋延琳报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后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东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难得机遇,努力把东营建设成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
山东东营市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海岸线长413公里,占山东省的12.4%。滩涂面积和滨海未利用地分别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和五分之一。“黄”、“蓝”两大经济区在东营交汇叠加,开启了东营腾飞崛起的新引擎。在高效生态经济区中,东营被赋予核心区域、中心城市和开发建设主战场的战略地位。在蓝色经济区中,东营是重要前沿城市。
近年来,东营市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等四大主体产业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搭建起了发展的大框架。全市按照高效生态要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起步,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比2006年提高9.8个百分点,金融、旅游等服务业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现代渔业、生态畜牧业两大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近50%。全面实施以“三网”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21.1亿元,同比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195.84亿元,增长23.4%;进出口总额23.33亿美元,增长58.8%;地方财政收入31.03亿元,增长27.2%。
为了进一步加快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发展,东营市全力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战略,使东营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河海生态文明示范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建成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
以此为目标,东营市将着力构筑“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的总体开发框架:沿413公里海岸线,打造黄河三角洲蓝色经济带;以138公里黄河段为轴线,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形成黄河两岸开发保护轴;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及东营港区为核心,形成南部北部两个经济增长极;重点建设中心城区、滨海新城和东港新城,建成多个生态型宜居城镇组团;在临海区域集中布局建设东营港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水城服务业聚集区、广利港临港产业区,打造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区;抓好广饶经济开发区等十大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县域高效生态经济与蓝色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
“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是东营市的新思路和新特点。他们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科学开发利用陆上资源和海洋资源,实现海陆一体联动发展。优化提升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努力构筑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发挥海陆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配置要素资源,统筹发展海洋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增强海洋经济整体实力。统筹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等基础设施体系。当前,重点抓好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东营港抓好2个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建设,启动新建一批业主码头,规划建设防波堤、25万吨至30万吨深水油码头。全面加强融合发展的生态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