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低碳”这个词汇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如今,低碳理念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各个行业的生产、发展中,也体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举例来说,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更为直接地消耗能量,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二氧化碳。即使是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人们也会间接地导致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具体来说,用100千瓦时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而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本馆中,一位虚拟的家庭主妇每天都要通过一种特殊的计算器来计算家庭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伦敦零碳馆,整个建筑从外向依赖转变为内向循环,碳排放量几近为零。这些都是这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的现实展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斤斤计较”,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在网上,一些可以计算个人排碳量的计算器大受欢迎。通过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这种计算器能将“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例如一个“二氧化碳排放量查询计算器”,只要任意输入飞机飞行公里数、汽车耗油公升数以及用电度数,就可以简要地查出个人的二氧化碳排量,计算器还会提示应该种多少棵树才足够进行碳补偿。
与此同时,低碳行动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响应。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在生活中尽量减少对电器的依赖,因为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容易操作的低碳行为正愈加广泛地被人们实践着。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可见,“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可喜的是,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
一方面,我国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建立低碳发展体系、尝试循环经济。TCL集团就新近成立了专门从事废旧家电的资源回收与环保产业的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而对于零碳建筑的研究,我国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了。
在政府积极营造低碳大环境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主动地在自己的生活中营造低碳的小环境。不管是随身携带环保购物袋,还是顺手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每一个简单的低碳行动都是在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当人们将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真正引入生活,便会发现,低碳生活处处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