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驻扎在中原腹地的济南军区某机步旅营区,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怒目喷火、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雕像映入眼帘,令人震撼。60年过去了,老连长杨根思确立的“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不相信”精神,在一代代“杨根思连”官兵的血脉中传承。连队创新发展,不断超越,11次被中组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党支部,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17次被济南军区表彰为“标兵连队”,34次集体立功。
(一)
与在野外驻训的“杨根思连”官兵一起“摸爬滚打”,让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的果敢与坚韧。
勇挑重担、绝不退却,“杨根思连”官兵这样说,也这样做。那年隆冬,中原大地北风呼啸,寒气逼人,豫西山区摆开了军事演练的战场。“杨根思连”当仁不让担任攻坚。到达目的地,要跨过7条河流,翻越11座大山,而时间仅有12个小时。
面对艰巨的任务,时任指导员的张冰坚定地说,“咱们是‘杨根思连’,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们12名党员在前面开路,坚决按时完成任务!”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间,官兵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提前到达了指定地域。上级观演组领导感慨地说,“‘杨根思连’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考验!”
军事训练中战胜一切困难,英雄连队奋勇争先;大灾当头抢救人民群众生命,全连官兵舍生忘死。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救灾部队尖刀连,连队奉命进入重灾区彭州银厂沟查明险情。一路上官兵们不惧危险,拼了命地往里冲。
在余震不断、山体跨塌的险境中,指导员范超幸带领12名党员组成的“敢死队”,向大山深处冒死突击,及时将沿途情况用卫星导航系统传回指挥部,为救灾决策和大部队展开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在黄金救援72小时内,全连官兵连续奋战25个小时,抢救了众多被困群众生命,被中央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二)
今年清明节,连队赴野外驻训。出发那天,留守营房的战士庞厚波来到杨根思雕像前,代表全连官兵为老连长献花。此情此景让旅政治部主任于子刚深受感动,他与庞厚波一起,向杨根思雕像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于子刚告诉记者,连队每名官兵对老连长杨根思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新战士下连,观看的第一场电影是《杨根思》,读的第一本书是《杨根思的故事》,参观的第一个场所是连队荣誉室,寄回家的第一张像片是与英雄杨根思雕像的合影……
旅政委刘银生说,连队注重把“三不相信”精神融入官兵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各个环节。
新战士张永业患有恐高症,400米障碍训练过云梯时直打怵,经常是颤颤巍巍爬过去。班长反复开导他,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心理上的恐惧。半年考核的时刻到了,张永业奋勇拼搏,过关越障,谁知爬上云梯时,速度立即减了下来。连长见状大吼,“张永业,你冲不过云梯就不是‘杨根思连’的兵!‘杨根思连’没有孬种!”听到这句话,小张血脉贲张,大吼一声“拼了”!勇敢地跨越云梯后,一路冲击,最终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为“杨根思连”争光,已经成为每名官兵的自觉行动,谁也不能给英雄的连队抹黑。
(三)
要想战场打得赢,就得天天想创新!这是“杨根思连”党支部抓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思路。
2002年,某新型步战车列装后,部队训练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新军事变革挑战,连队党支部号召:用“三不相信”精神学习新技能,掌握新装备!
过去曾是全旅“武状元”的“标兵班长”武胖,半年时间内就掌握了新型步战车通信、驾驶、射击3大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撰写了《装甲机步班(组)战斗组织与实施》等10多篇教案,成为参与编写“某型战车教程与规范”中惟一的士官。
新装备列编第一年,“杨根思连”以全旅第一的成绩通过军区考核。去年4月,在“全军机械化机步旅改制换装建设观摩研讨会”上,又为全军装甲机步分队训练趟出了新路子。短短两年时间,全连官兵100%取得了二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年度训练成绩优良率达到100%,出色完成了总部、军区赋予的新军训大纲编修、试训等任务。他们的训练成果,现已作为教材下发部队。
2006年9月,为检验改制换装后部队战斗力生成情况,上级命令机步旅拉到豫南大山深处进行实兵实装远程机动演习,“杨根思连”一如既往担任主攻。“战斗”打响前,在使用什么战法完成主攻任务的讨论会上,时任连长吕亚洲提出了两种从未经过实兵演练检验的方法,有的同志表示担忧。
“军事技战术改革不能怕冒风险。在实兵演习中研练新战法,考验部队真实战斗力,值得一试!”通过一番争论,两种新战法被大胆采用。结果表明,新战法使连队如虎添翼。
改革的甜头激发了官兵创新的热情。近年来,“杨根思连”官兵立足本职,积极进行技术小革新、小发明,先后研制出了便携履带式装弹板、快速装弹机等一批经济实用的革新成果。其中某型步战车野战条件下减震器快速安装与拆卸革新项目,被上级科研部门评为科研成果二等奖。他们向新装备厂家提出的11条改进建议,也多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