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演艺、动漫、艺术品、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中国艺术品成交总金额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演艺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旅游演出正在向主题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文化部正在抓紧起草《“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具体来说,要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投入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创新投入方式,提高使用效率,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鼓励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动员民间参与的新型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就降低工艺美术、大众文化娱乐、演出、艺术品等行业税负问题进行研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在技术创新方面,组织科研力量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注重加强对国外文化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人才政策方面,争取让优秀文化产业人才享受高科技人才的同等待遇,优先推荐进入国家各类人才计划。重点建设5个左右国家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文化部将积极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实施一批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提高政府引导调控水平。文化部在起草《倍增计划》过程中,策划设计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和工程。培育一批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特色化、差异化之路,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有利于把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知名的文化品牌。据初步测算,到2015年,特色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将达到15000亿元左右的规模,通过联动效应带动地方相关特色产业增加5000亿—6000亿元的产值;特色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能吸纳约4000万人就业创业,可以大大缓解我国就业难问题。文化部将积极联合有关部委,开展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群创建工作,形成一批民族特色浓郁、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大幅度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是建设好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政府构建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集聚效应,降低文化企业的创业和运营成本,帮助文化企业做强做大。“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联合有关部门,策划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公共综合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依托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的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部将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机遇,把文化产业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加强服务,努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