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重建
家园更美好
汉源新县城。 本报记者 喻 剑摄

学校、医院、文化大厦等公共设施,成为汉源新县城最安全、最美丽的建筑。

3年前,雅安汉源县的萝卜岗,还是一片荒坡。今天,现代民居依山而建,汉源湖水波光粼粼,宽敞的街道车水马龙,行道两侧的香樟树发出了新叶……崭新的汉源县城已在萝卜岗巍然矗立。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汉源受灾群众达27.4万人,全县85.2%的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53.8亿元。汉源和北川一起,成为四川省第2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

县城异地搬迁,重建规模浩大。萝卜岗山高谷深,重建难度大,房建基础95%以上是深桩基。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其中的艰辛。

经过3年重建,汉源得以涅槃重生。汉源县灾后重建项目538个,总投资达116.15亿元,包括城乡住房建设、市政设施恢复重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防灾减灾和生态恢复建设等八个方面。在湖北省的援建下,截至2011年3月底,已开工项目534个,开工率达99.25%;已完工项目498个,占项目总数的92.6%;累计已完成投资109.97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4.7%。目前,汉源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已初步建成,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建成住房、办公用房和公建用房200万平方米,近3万人顺利搬迁入住。

学校、医院、文化大厦等公共设施,成为汉源新县城最安全、最美丽的建筑。集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物馆藏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大厦,外观新颖、设计独特,已经成为汉源新县城的新“地标”。汉源文化大厦项目经理李和平告诉记者,为确保工程质量,湖北援建方在人工挖孔桩时采用了超前钻探技术;为提高施工效率,建立了混凝土中心搅拌站,采用电子配料,使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浇筑;为了确保大跨度演播厅的实用和美观,采用了“预应力、后张法大梁施工”的施工技术,先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工人们在跨度22米、高度9米的空间里精准地埋设预应力管,进行相关施工。

经过精心设计和科学规划,汶川县水磨镇修复和新建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建筑,被评为“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曾经的高耗能工业区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旅游名镇。

科学重建新家园。四川省坚持全域全程搞规划,全国10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1万多名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者,参与了39个重灾县、700多个乡镇、2000多个村庄的重建规划,向农村居民提供了近1000套民居设计图纸供选择。坚持高起点搞规划,处理好恢复与提升的关系,避免了把恢复重建搞成原样复制。坚持突出特色搞规划,突出了村镇布局和风貌特色。至今,灾区面貌已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