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数字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线雷达探测 地下也能一目了然

新技术帮数字测绘插上了在天空中飞翔的翅膀,也帮助测绘工作在漆黑的地下点亮了一把“火炬”。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情发生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负责都江堰城区1000多公里地下管网的勘测工作。”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院长张云介绍说。2008年5月28日,也就是震后第15天,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出紧急请求,希望测绘部门尽快将都江堰整个城市地下管道全部摸清楚,便于规划灾民安置和抢险。“自来水、煤气、电力、通信等管线都在地下,震后这些管线都被破坏了,不摸清楚情况就只能两眼一抹黑。”

院长张云马上派出技术人员,并调派全院的主力汇集到都江堰,为了尽快完成测量任务,他们在郊区支起10顶帐篷。然而在漆黑的地下,如何才能“一清二楚”?一方面是大海捞针般收集过去的管网资料,一方面是不惧风险的实地勘察。“那时下到污水井测量,有时要穿上潜水衣,戴上防毒面具。”

然而,真正在这场“战斗”中大显神通的还是高科技手段。价值100多万元的管线雷达、管线探测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张云告诉记者,这3套设备,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主要原理是向地下发射电磁波信号,不同的材质反射回来的波形、声音和信号的强弱都不一样。这样根据规律,通过计算机进行滤波,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地下实泥,哪些是路灯线、哪些是高压电线、哪些是自来水管、哪些是煤气管道……一共有6大类15种管道,通过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分辨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对每一点的测量连成线,一条条线再构成网,这样才能得到一份完整的地下管线全图。”仅仅接到请求40余天后,张云和他的同事们就把这样一张全图交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手中。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