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油价应对之策
林伯强

国际油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除了油价本身的影响,油价上涨将带动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如果油价持续高涨,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全球性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伯南克表示,目前通货膨胀受大宗商品供需关系的刺激。

中国不可能置身其外,国家发改委宣布自4月7日起上调油价,其中汽油每吨涨500元,柴油每吨涨400元,航空煤油同期每吨上调500元。对于本次调价,国家发改委的说法是,如果按当前国际市场价格和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提价幅度要大大超过这次调价水平。政府应对高油价的策略是,最大程度地缓解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通胀影响),减轻消费者的成本增支压力(社会承受力)。为此,政府不但压缩了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还推迟了调价时间。

高油价的影响

高油价对我国的影响最直观的是多花钱。按我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我们每年花1万亿元在国际市场上买石油(是去年GDP的2.5%),国际油价涨10%就是多付1000亿元,这无论如何都是个大数字。但是,政府提到的是通胀影响和社会承受力。

事实上,我国近期已经备受通货膨胀的困扰,政府今年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快速上涨的国际油价使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任务更为迫切和艰难。那么,油价上涨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有何影响,其传导机制是什么?一般说,油价上涨主要有两种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影响消费侧,间接影响主要影响生产侧。能源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除了上涨幅度,还取决于油价持续上涨的时间长度。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不会很大。首先是国际油价上涨通常由于政府对成品油调价幅度的控制和滞后调价,无法及时反映为我国物价的上涨。其次,我国反映居民生活价格水平变动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通过对多种消费种类给出一个固定的“权重”计算得到的,其中“住房支出中的水、电、燃料及其他”是混合的一项。根据数据估计,“平均水平”用户家庭预算的大概5%左右用于“家用燃料”,另外5%用于“交通支出”,如果仅考虑交通的燃料费,能源价格大约只占全部通货膨胀率8%。也就是说,其他项目保持不变,如果能源价格上涨50%,只会使居民生活支出增加4%(即50%的8%)。比如说,对于2011年1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4.9%,国家统计局细分为食品上涨10.3%,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8%,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3.9%,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4.3%,租房价格上涨7.1%。虽然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了3.9%,但由于能源消费“权重”小,直接的能源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再次,我国油企基本是国企,不会因为成品油价格不调高而不生产,这可以减缓国际油价上涨的压力。最后,整体而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应该不大,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约20%。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通胀的间接影响比较重要,主要指油价上涨将带动包括煤炭和粮食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间接影响更大,因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最难对付。有人认为,我国工业产能过剩,能源价格上涨无法及时传输到非能源产品,间接影响应该有限。这是相对时间而言,持续上涨的能源价格一定会对以能源为生产要素的产品和服务产生相应的影响,产能过剩只是使能源成本比较缓慢地追加到消费者身上。当然,在我国工业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油价上涨的间接影响的滞后期可能更长些。对于工业来说,能源价格上涨开始时更像加税,导致厂家利润减少或亏损。比如说,某个行业有多余的产能,在能源价格上涨时,企业想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能源价格上涨的成本,但消费者不会买账,所以只能由厂家自己负担额外的能源成本。但是,这种局面一般撑不了太久,企业可能会在亏损情况下继续运营,但生产积极性会下降,产量会减少,“多余的产能”也会逐渐消失。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能源价格上涨一定会反映在消费品价格上。量化油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间接影响不容易,对于各个行业来说,间接影响取决于商业周期、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消化额外能源成本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油价上涨可以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价格会跟着油价上涨,即使从农民那里购买的农产品价格不变,运输成本的大幅上涨也足以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在现行的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的权重约为32%,仅仅食品价格上涨就足以对消费价格指数产生重大影响。

油价上涨的间接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胀预期,它将同时影响消费侧和生产侧。当然,影响程度和速度在不同地区和时间各不相同,伴随而来的通货膨胀影响相应地也会各式各样。一般来说,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预期会支持国内的通胀预期。

因此,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影响是间接影响,是从生产成本上对PPI和CPI产生压力。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威胁不可低估,这可能促使政府为防止通货膨胀失控,从提高利率,提高资金成本,紧缩财政,到最后实行价格管制。这些在上一轮油价上涨时,我们都看到过。

高油价短中期应对措施

短中期应对高油价的办法无非是节能和替代。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的能源需求特征和低碳发展提高了节能和替代的难度,也使政府宏观决策面临挑战。

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短期的应对是减少消费和寻找替代。两者都不容易,都会有成本,通常希望依靠政府控制油价来减轻负担。但是,政府控制油价是有成本的,这种隐形补贴不利于公平和效率,可能会导致更高的能源成本。实现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减缓资源环境压力。

当然,现阶段的社会承受力的确也是政府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由于税费问题,我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政府一方面需要鼓励油企的生产积极性,防止短缺;另一方面要合理减轻消费者应对高油价的负担。政府一方面希望更为市场化地调整成品油价格,另一方面又要应对高油价对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带来的影响。如何权衡地解决这些问题?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如何执行?引起了各界极大关注。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不能放弃,没有一个有效的定价机制,价格、企业运行和投资都将充满不确定性。政府可以在考虑保证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下,考虑一些相对市场化的解决方案:

第一,控制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涨幅,在特殊时期可以通过降低税费来实现。常常提到的中美成品油价格差距,基本上是我国养路费改税的结果。比如说,2011年2月20日成品油价格调价以前,我国汽油税已增加至每升1.97元。政府可以在特殊时期考虑降低税率,这可以为成品油机制提供一定的调价空间。此外,通过减免一些其他税费为油企减负,也可以保证其生产积极性。

第二,如果政府认为需要补贴,补贴的设计很重要。可以考虑将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允许国内油价涨上去,通过消费侧补贴来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无论是从补贴效率的角度,还是从消费者福利的角度,消费侧的补贴都要优于生产侧。政府可以考虑设计新的补贴机制,在补贴设计上兼顾效率和公平。目前的一些补贴就是有目标的,比如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补贴,如农林牧渔、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等。显然,消费侧补贴会增加行政成本,对于效率和公平,以及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这种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高油价的长期应对措施

长期的应对办法还是围绕节能和替代,空间就比较大了,可以有战略、有步骤地做。首先需要确定:油价可能持续走高,对油价不能抱乐观态度。因为作为不可再生能源,除非出现有效替代(量和价),石油价格整体走势是上涨的。我们必须不断给予不能上涨的理由,才能不上涨,或者上涨少些;一旦给一个上涨的理由,在投机的作用下,油价可以上涨得很快。

政府想减轻油价上涨对公众的影响,长期有两种办法:一是使能源支出占家庭总消费的比例更小些;二是使消费者能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要使能源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比例更小些,可以通过把能源支出的份额做小,或者把家庭预算做大。由于我国能源价格整体趋势是上涨的,城镇化和现代化意味着能源消费会不断提高,能源支出也将不断增大。因此,只能通过提高收入,使家庭预算的增幅超过能源支出的增幅,才能降低能源支出比例。这种办法不足的是,提高收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不仅可以减少石油消费支出,还可以减少对国际石油依赖,保障能源安全,更为可取的是,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效果。

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内油价还可能继续上涨。在消费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节能和替代问题。

对国际油价上涨的关注不应止于通胀影响和社会承受力,应该引起对石油的思考。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在对于如何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这个问题上,需要思考。因为我国人均能源需求量还比较低,能源需求量目前是以比较快的速度增长。比如说,简单算一算我国的汽车需求增量,就知道中国的石油需求还将以比较快的速度增长。

持续的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我国目前比较有利的因素是产能过剩;不利的因素比较多,如能源需求迅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尚不合理、能源密度高且能源使用效率相对低下等等。国际油价是不可控的,我们可以有一些办法应对,但根本出路是节能。

(作者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