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画村里新画卷
本报记者 董庆森
年画艺人陈云福正在为年画勾色。 本报记者 董庆森摄

4月19日一大早,记者就奔赴德阳市下属的县级市绵竹参观采访,了解那里的恢复重建情况。绵竹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在江苏省的对口援建下,绵竹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3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绵竹的特产很多,木版年画就是其中的代表。到了绵竹市孝德镇的年画村,路两旁建筑物上的年画随处可见。当地人告诉记者:“为了让大家能记住绵竹年画,我们就把年画画在墙上,这是绵竹的首创。白墙彩画是绵竹市区的一道风景。”在重建家园的同时,绵竹人也不忘把年画这个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今年58岁的陈云福是有着30年作画经历的老艺人,当我见到他时,他在自己的画室里正低着头专心地为年画上色。“我们家三代从事年画创作,老爷子陈兴才和儿子陈刚也都在隔壁画室中画画,”陈云福一边上色一边对我说,“地震发生前,绵竹年画知名度不高,灾后重建中,经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年画的知名度高了,买画的人也多了,我家的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

记者从村民处还得知,当地政府为了打造绵竹年画品牌,专门为从事年画创作的村民们建了画室,供免费使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年画的发展,把年画做强做大,村里还专门修建了年画博物馆,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现场选画。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更时尚一些的年画,因此我们也创新了年画内容,增添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年轻的年画艺人陈刚说,画年画是一门要有真功夫的手艺,好的年画一对就能卖260元。目前,年画村从事年画创作的村民已达400多人,积极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