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世界经济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金融界春季例会把脉世界经济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李正信
4月16日,IMF和世界银行2011年联合春季会议期间,各国央行行长和机构代表参加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会议。 新华社发

4月16日结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世界银行春季例行会议提出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趋势三大看点:一是IMF及世行对全球经济的最新评估认为,今、明两年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可达到4.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率仅为2.5%,而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则会高达6.5%上下;二是例会调整了对近期影响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因素的判断,相信虽然半年前担心的双底衰退最终出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欠发达国家正面临各自的新问题;第三,虽然国际社会短期内很难“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督”,以达到稳定金融的目的,但例会也清楚地指出各国在金融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看好经济走势 评估乐观审慎

4月16日会议结束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发表的会议公报明确指出:“全球复苏日益有力,但仍很脆弱。”不可否认,4.5%的全球经济增长属中高速度范畴。然而例会不得不强调,在令人欣慰的增速背后,却隐藏着对经济进一步稳定复苏的多重威胁。就业增速低迷几乎是所有国家近中期普遍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美国,不但失业率持续徘徊在9%的高位上,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很难出现明显下降。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但对欧洲经济复苏形成极大的不确定因素,甚至可能对世界经济复苏形成严重拖累。尤其是欧盟边缘国家,低增长率、财政困境和金融压力彼此相互作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棘手。

此外,在旧有经济恢复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近期内最为突出的新不确定因素是油价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阐述石油稀缺、经济增长和全球失衡之间关系时称,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全球增长所受影响是温和的,因为石油稀缺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石油供给面临下行风险,这意味着石油稀缺可能更为严重,并有可能产生突然的大幅变化。一旦发生持续的石油供给负面冲击,全球资本从石油进口国向出口国的流动将激增,经常账户失衡将扩大。

共识虽然增加 分歧依旧存在

尽管春季例会上形成大量共识,但就世界经济现存的部分问题,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仍存在较大分歧。

首先是通胀方面。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导委员会轮值主席的新加坡外长说,通胀不但是新兴市场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性问题。巴西等国更是明确指出,某些国家的零利率政策,导致大量投资者追逐利润把巨额资金投入到新兴经济体内,刺激了这类国家的通胀。为控制食品价格上涨,防止经济过热,巴西央行已把利率提高到11.75%。

其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监控问题上仍存在巨大分歧。发达国家要求建立一种框架,检测各国政府实施的资本管理政策等。这一理念曾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发展中国家的反对,认为其本身就违背了自由市场理念。例会期间,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改变初衷,转向支持建立相应的资本检测机制,但发展中国家仍坚持自己固有的反对立场。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例会前公布,美国的预算赤字年内将达到美国生产总值的10.8%。就此美国财长盖特纳在例会结束当天说,美国决心进行财政改革,控制开支,降低赤字,以防止对经济恢复形成威胁。

从例会对世界经济的探讨可以看出,尽管世界经济恢复的脚步已更加稳固,但发达国家、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三个不同类型的经济体,不但各自面临着不同的新挑战,且相互间的不平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加强金融监管 完善处理机制

虽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就金融监管机制等仍存在明显分歧,但春季例会还是就此取得了一定进展。会议承诺加强金融中心的监管;实施新近就加强金融监管所达成的国际协议,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督。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将推动更多的合作,包括通过提高审核标准,来减轻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全球性系统风险,以及处理跨境解决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将发表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报告,借以提示风险,探讨弊端。针对“影子银行”活动以及“不合作辖区”等,将出台相关机制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处理机制等。为发展、完善这一监督机制,相关机构将详细彻底地评估基金组织监督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影响力,评估监督框架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必要改革,首先形成“三年期监督检查报告”。

综合来看,例会在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各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对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探讨的同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明确表现出对建立和发展国际金融监督机制的积极态度。不可否认,春季例会在凸显相关国家就通胀等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的同时,在其他经济问题方面及国际金融机制改革等方面,还是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从发展趋势看,只有国际金融机制根据国际金融格局的新发展进行有效的改革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等机构,才可能在未来的国际金融协调和监管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经济体面临挑战各异

此次例会的成果之一,是明确、系统地分析了三类经济体相互间的失衡现象及其当前面临的不同挑战。

首先从发达国家来看,例会认同《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所得出的判断,认为大多数先进经济体产出仍远低于其潜在能力。在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继续萎靡不振,进一步抑制了房地产投资。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导致了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迫使各国转向财政整顿,但却未能消除市场对财政状况可持续性的担忧。在欧元区,市场对部分国家因主权债务危机而面临的不确定前景仍非常担忧。能否通过严格的压力测试和重组以及再注资计划等,重建市场对欧元区银行的信任,是欧洲经济能否持续复苏的关键之一。

其次,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角度看,在复苏力度强劲的同时,这类经济体却面临日渐突出的通胀问题。新兴经济体的初始财政和金融状况基本上都有所增强,并未因国际金融危机留下持久创伤。较高的基本增长率和较低的利率大大降低了财政调整的难度。出口总体上已经恢复,外部需求短缺也已基本被国内需求的增长所填补。由于比发达国家拥有更好的增长前景和更高的利率,新兴经济体从资本流出已转变为资本流入。

从非洲、拉美部分国家的角度看,虽然这类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偏低对相关国家也构成就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但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等人看来,欠发达国家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原材料的上涨。佐利克呼吁说:“例会期间我们试图强调的一点是,二十国集团、世界银行以及其他机构都需把食品问题放在首位。”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